財政部、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日前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辦法所稱可再生能源發電是指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和氣化發電、垃圾焚燒和垃圾填埋氣發電、沼氣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地熱能發電和海洋能發電等。
太陽能光伏發電新增6900億大市場相關公司面臨新機遇
即將出現大幅增長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不僅標志著今后幾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的快速擴大,更意味著它將帶來相關行業設備市場的巨大增長。
近7000億市場規模
2010年末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25.62萬千瓦(中電聯統計數據),若按“十二五”末1000萬千瓦計算,則增加量為974.38萬千瓦,若“十二五”規劃太陽能規模提高到1500萬千瓦,則增加量將達到1374.38萬千瓦。目前在建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總規模約為100萬千瓦,如果算上目前在建量,按規劃規模1000萬千瓦計算,則至“十二五”末的增幅也約有7倍,增加量總規模約為874萬千瓦,若按1500萬千瓦計算,增加量將是1374萬千瓦。
從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鏈看,目前主要是多晶硅電池發電,也有一定比例的薄膜電池發電。多晶硅電池發電產業鏈有多(單)晶硅、硅片加工、電池制造、光伏組件、光伏逆變器、變壓器等。若按光伏發電1千瓦5萬元的造價估算,874萬千瓦將帶來的市場總規模約達到4400億元,如果按1374萬千瓦計算,市場總規模將達到近6900億元。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多晶硅價格的下降以及大規模的采購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成本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能源、人工等費用可能會有所上升。
相關公司面臨新機遇
面對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擬定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帶來的巨大市場,相關上市公司特別是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與太陽能光伏發電相關的上市公司眾多,有直接從事該業務的,也有間接受到拉動的。粗略統計,單單市場比較關注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直接相關類上市公司就有十多家,包括多等。
需要注意的是,從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看,許多環節產能已不小,甚至出現了過剩。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產能已超過40GW,即使按照“十二五”末1500萬千瓦的規模推算,也已是明顯過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