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飭地溝油亂象,是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大難題。近日,河南鄭州組建的官方收油隊在處理地溝油時屢遭飯店集體抵制。而當地無證私人收油隊卻生意紅火。“正規軍”為何打不過“游擊隊”?問題的癥結在哪里?
“游擊隊”買走九成泔水
3月27日晚10時許,在鄭州市人口密集的城中村陳寨村,飯店內食客逐漸散去,餐館開始清理泔水,狹窄的街道上專門收泔水的人開著農用機動三輪車悄然出動。一餐館服務員說,店里一天就要產生二三百斤的泔水。
“我們都是定點回收,一般規模的飯店,收購費用加上處理后廚、清運生活垃圾、更換泔水桶等差不多每個月要1000元。”一收購商販說。“大家都是這么處理,省事又有錢賺,何樂而不為?”鄭州玉鳳路一家餐館負責人說:“至于回收后用來干啥,我們不關心,也管不了。”記者了解到,在當地私人收泔水已是公開的“地下產業”。多數餐館都有固定私人收油隊承包并定期收取,承包費則根據泔水質量,從每噸3000元到7000元不等。
去年底,為打擊地溝油黑色產業鏈,河南省出臺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并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要求各娛樂、餐飲、住宿以及機關、院校等單位應當單獨收集、存放本單位產生的餐廚垃圾,并委托取得服務許可證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運送到指定的處理場所。根據要求,取得首張許可證的鄭州僑聯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了一支70人的“官方收油隊”,收油隊員身份信息均在城管局備案,收到的油要全部送到生物柴油廠。
盡管如此,官方收油隊卻遭到不少飯店的抵制。據了解,鄭州全市飯店食堂有1.2萬家以上,每年的餐廚垃圾在300萬噸左右,其中九成被回收泔水者從飯店拉走。對此,鄭州僑聯生物能源公司副總經理王之海表示,餐廚垃圾進入生物柴油廠后利潤低,不可能拿出錢來購油,是按政策免費收。而多數店主寧愿把油高價賣給私人收泔水的。
生物柴油產業原料緊缺
生物柴油被認為是防止泔水油回流餐桌的有效方式。然而,由于原料緊缺,行業陷入了發展窘境。
以鄭州僑聯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為例,年生產規模達到5萬噸,但這兩年實際的年生產量僅在幾千噸。
生物柴油行業原料緊缺現象在河南乃至全國都相當普遍,稍好一些的企業還能部分投產,更多的則是半停產或停產。一些斷了原料供應的企業只好接洽大一些的油販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