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測算,經過改造,僅2008-2009采暖季,居民室內平均溫度由14℃上升至23℃,成為真正的送溫暖工程。”在日前召開的北方采暖地區供熱計量改革工作會議上,唐山市市長陳國鷹的發言引起與會者關注。
據統計,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面積994萬平方米,其中今年完成510萬平方米;新建節能建筑1749萬平方米,節能設計標準執行率達到100%。據了解,到2011年底,將全部完成2200萬平方米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任務。
因地制宜 分類改造
因地制宜,是唐山市在供熱計量改革和實施建筑節能系統工程中的突出特點。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上,該市根據不同小區的實際情況,主要采取部分拆除、加層改造、擴容改造、搬遷改造、單純節能改造5種模式,有針對性地分類實施改造。在供熱計量方式上,分別采取了戶用熱量表計量、熱分配表計量方式,并試用了部分熱流量法計量方式。在新建建筑節能管理上,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建筑節能閉合管理程序,從規劃方案審批、項目立項(核準或備案)、設計審查、施工管理到竣工驗收備案,認真執行國家節能標準,在全市構建了建設部門主要實施、多部門協調聯動的工作體系,形成了強化建筑節能監管的合力。
政策鼓勵 百姓受惠
在熱費制度改革政策方面,唐山市結合本市實際實行兩部制熱價,基本熱費和計量熱費所占比例各50%,并對計量收費的居民用熱戶采取“多退少不補”的鼓勵政策,調動用戶節能積極性;通過執行計量熱價,實行“少用熱少花錢”,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熱費開支,2007-2008年度采暖季,全市實行供熱計量收費的建筑共退熱費122.7萬元;2008-2009年度采暖季,退熱費494.6萬元。兩個采暖季減少居民熱費支出600余萬元。
鏈接:
“熱改”固然好,但錢從哪里來?唐山市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回答了這個問題。一是政府出資,由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市本級供熱計量和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各縣(市)區財政負責本級改造。二是市場融資,對具備融資條件的小區,組建開發公司或選定開發企業,通過市場籌集改造資金。三是企業投入,對自管職工住宅樓進行改造。四是群眾承擔,除政府承擔住宅墻體等公共部位改造費用、供熱企業承擔室內外管網等部位的改造費用外,由群眾自行承擔門窗等私有部位的改造費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