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西部大開發重點區域和行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簡稱“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啟動會,西南、西北區域戰略環評技術方案評審會陸續舉行。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一位資深研究員日前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環保部首次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將凝聚國家多個部門共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約束力”,今后一切地區和行業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都要以此為依據。
首次啟動戰略環評項目環評新規頻出
在項目環評層面,《經濟參考報》近日從權威渠道獨家獲悉,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會上表示,根據不同地區階段性發展特征,實施區域化的環境準入標準。其中,西部地區要研究如何在引導產業基地集聚集約建設的同時,對產業轉移項目嚴格環境準入要求。
吳曉青強調,對在重點流域江河源頭新建的有色、造紙、印染、化工等項目,一律不批。吳曉青指出,化工石化等高環境風險產業園區規劃、西南水電開發規劃、中小流域綜合規劃、能源資源開發規劃是今年的重頭戲,一定要嚴格審查、嚴格把關,切實提升規劃環評從決策源頭防范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有效性。上述研究員表示,上述政策對西部地區的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產業轉移承接的針對性更強。
在戰略環評層面,上述研究員表示:“雖然趕不上地方‘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但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有助于推動地方眾多環保立法出臺,并在地方換屆后為新的一把手提供決策參考。”一位環保專家預計,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可能是“妥協產物”,經濟發展不是最快的,環境效果也不是最佳的,但是環保和產業部門、地方政府都是可以接受的。
一位與會專家透露,近期專家論證會通過技術方案,12月完成總項目成果驗收工作以及項目總結成果報送等后續工作,將戰略環評報告報送國務院。“預計2013年上半年向全社會公布上述報告。”該專家稱。
2010年9月,環渤海沿海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成渝經濟區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等五大區域戰略環評的基礎性工作總體完成。上述環保部環評中心研究員表示,本次西部大開發戰略環評,彌補了此前五大區域戰略環評在西南的云南、貴州兩省,和西北的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空白。
吳曉青直言當前環評領域存在的問題,如“規劃未經環評就通過審批的違法問題在一些地方和行業還較為突出;建設項目未批先建、久拖不驗等違法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地方政府干預環評審批;有的環評機構報告書編制質量不高,甚至弄虛作假;地市一級普遍沒有成立評估機構;環評領域城防體系建設仍需加強” 等。
西南森林損毀致大旱西北煤化工熱耗水多
在1月13至14日的上述評審上,地方發改、國土、工業、環保、水利等部門也有代表與會。一位與會人士當時表示:“換做搞環保的人到那個縣長、鎮長的位置,還是會選擇發展重化工,一是‘財政分灶吃飯’‘G D P考核’,發展重化工業可以把利稅、政績更多留在地方;二是云貴兩省沒法像援藏、援疆那樣獲得高強度、長時間財政支持,用以進行產業升級、生態修復。”
多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表示,充分理解地方政府追求“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拳拳之心以及面臨的眾多人口、資金、技術瓶頸,但西部地區切莫走東部地區的老路,只側重重化工業的規模優勢而“賺快錢”,忽略了當地生態系統完整性、多樣性,最終導致了貽害子孫、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