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城市空氣中的微小顆粒、灰霾等復合污染成為關注熱點,尤其是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PM2.5)成為年度熱詞。國家環保部已決定,今年起將在包括杭州在內的全國省會以上城市監測PM2.5。
主攻大氣中新出現的復合污染,浙江早在2010年已動手,在全省開啟“清潔空氣行動”。
昨天,就浙江空氣現狀,治理大氣復合污染的路徑等話題,省環保廳副廳長章晨以《怎樣治理大氣復合污染?》作出書面回應。
調整產業結構才能改善空氣
他說“浙江省把治理大氣復合污染問題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從工業、交通、城市、農村、復合監測體系建設五大領域防治大氣污染,目前已“取得了初步進展”。
談及治理浙江大氣復合污染的初衷,章晨說,“近年來,浙江省空氣質量評價結果很好,但與公眾感觀有一定差距,環境空氣質量在客觀上還是不能滿足公眾的要求”。
浙江省提出,2011年到2015年,花5年時間搞生態文明建設,具體來說,要陸續開展11個專項行動,而清潔空氣行動是專項行動之首。
他認為,只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淘汰高污染、高耗能工廠,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浙江的空氣質量。
浙江治理大氣已出6招
浙江治理新型的大氣復合污染之所以有了初步成效,是因為6項治污招數已陸續啟用。
防工業污染:
浙江累計已有17臺發電機組完成了脫硝改造,這些發電廠排向空氣的大部分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被阻擋;全省已有300臺35噸以上鋼鐵廠的鍋爐完成煙氣脫硫工程改造,1153臺4-20噸的工業燃煤鍋爐實施脫硫或清潔燃燒技術改造,此舉意味著導致酸雨的罪魁二氧化硫排放將大幅減少。
汽柴油已升級:
自去年7月1日起,全省輕型汽油車新車執行國Ⅳ標準,車用柴油執行國Ⅲ標準,這兩個標準的油品,尾氣排放都能降低。全省發放汽車環保標志66.4萬個,其中綠標63.8萬個,黃標2.6萬個,領到黃標的高污染車輛被區域限行。建成機動車環保監測線350余條,覆蓋全省的機動車排氣信息管理網絡基本建成。
天然氣供應增加近一半:
為了城市的藍天,必須盡可能減少煤炭燃燒,去年前3季度,入浙天然氣供應量比前年增長了47%,成為煤炭的替代品。在浙江11個設區市的市區,85%以上的餐飲店裝上了油煙凈化裝置。
在寧波,“高污染燃料禁燒區”擴展到560平方公里,在此區域內的131臺燃煤鍋爐被迫下崗。
衛星拍農民露天燒秸稈:
燃燒秸稈是浙江農村對空氣的最大污染。
為此,浙江正在慢慢改變農作物種植品種,盡可能減少秸稈的產生。太空中,衛星監控著全省的土地,能拍攝下露天燃燒秸稈的地方,通知當地環保部門立即制止。
清潔空氣效果納入政府考核:
在浙江,清潔空氣已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情,環保、發改、經信等部門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協同治污。在市、縣政府的考核中,增加了清潔空氣行動實施情況一項,若清潔空氣不力,相關負責人將被追責。
174個站點測空氣:
監測省內各地的空氣質量,浙江已建成174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通過網絡實時傳輸各地空氣質量數據。此外,省內可能污染空氣的305家重點企業安裝了348套大氣污染源監控設施,以防工廠污染空氣的突發事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