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灰霾,上海灰霾,廣州灰霾……PM2.5進入國標,也難掃污染天氣帶給公眾的心理“灰霾”。人們不禁要問,污染從何處來?
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對于身邊有哪些污染源、哪些工業企業是重點污染源,普通民眾無從得知,公眾監督更無從談起。
近日,民間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藍天路線圖——工業污染源定位》在北京發布。這張路線圖披露并定位了我國1000多家由環保部確認的重點污染企業,不少知名大型國企和外企赫然在列。
這是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正在繪制的“中國大氣污染地圖”的初步成果,試圖將重點污染源信息公開,讓排放超標企業暴露在公眾監督之下。
“沒有建立起強制的信息公開制度,是我國環境立法中的最大缺陷。”該中心主任馬軍表示,鑒于中國環境監管不嚴、違法成本嚴重偏低,讓公眾參與大氣污染的監督和治理意義重大。
我們需要一張藍天路線圖
馬軍曾因對中國水危機的關注入選美國《時代周刊》“2006年全球最具影響的100人”,并繪制出《中國水污染地圖》。在此次發布會上,他大聲疾呼:“盡快形成一張公開的大氣污染源分布圖,在公眾監督下推動污染大戶減排,重新找回久違的藍天!”
根據環保部2009年的試點監測,我國多個城市長時間出現嚴重灰霾天氣,其中上海134天,蘇州169天,南京高達211天。
空氣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成本。2004年,全國廢氣實際治理成本為478億元,占當年行業合計GDP的0.29%;大氣污染造成的環境退化成本為2198億元,占總環境退化成本的42.9%,占地方合計GDP的1.31%。
此外,我國多地研究顯示,工業污染區肺癌、呼吸道疾病等環境病比例明顯偏高。
工業排放是最大的大氣污染源,包括電力、煉焦、鋼鐵、水泥等行業,排放量遠超其他排放源。
環保部曾經確立國家廢氣重點監控企業名單。但2009年,全國共監測了3557家企業,平均排放達標率僅為73%,只有不足六成的企業二氧化硫全年監測達標,全部超標的企業達15%。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