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帶著那張笑嘻嘻的娃娃臉,32歲的雙料首富丁磊回歸母校——位于成都東郊的電子科技大學。丁磊再次重復他在此前對母校的評價,他深情地說:“我的一生只有一個大學母校,那就是電子科大,我一直都因身為一名電子科大人而無比自豪。電子科技大學這6個字,足以證明中國也能培養出像我這樣的年輕人!”
下午3點,丁磊在電子科大一教演播大廳,接受校友訪談,詳細回顧了他在大學時代和走向社會以后的經歷,讓我們聽到許多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從西部出發
1989年進入電子科技大學的丁磊,對成都的潮濕天氣十分不適應,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樂觀的性格。丁磊大學時代的輔導員張陳興老師講,丁磊總是一幅笑嘻嘻的面孔,他還是班里的團支部書記,樂于助人。張老師說,如果說丁磊能有后來的成就,應該歸功于他經常到圖書館翻閱外文科技尤其是計算機書籍,“他比別人早一步得到最新的世界科技動態,有關互聯網的信息也是從那里得來的。”
丁磊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現電子科大國騰學院院長馮林在稱贊自己的學生之余,也發表了不同的看法,“雖然他能很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但我感覺他在學習上還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否則他會做得更好。”
不知道馮老師所指的未全身心地投入,是否與丁磊在大學談過戀愛有關系。丁磊不愿談及其個人生活。但成名之后,他在公開場合曾表示,他不反對大學生談戀愛,只是不要荒廢學業。他使用荒廢而不是影響,可見他對談戀愛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是有足夠認識的。
然而,在大學真正占用其大量時間的還是當時方興未艾的計算機技術和知識。馮老師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2年冬天,丁磊大四上學期,我搞了一個電磁場CI軟件的成果展示。丁磊和其他幾個同學下來主動找到我說,他們對此十分感興趣,如果交給他們做,一定能把這個軟件做得更好。那自信的模樣讓我感動。”
在課題組工作的日子,丁磊已經展示出了較強的能力,尤其是在計算機編程方面。“在當時能用計算機編程和做一些界面的設計,已經是很不錯的事情。”
丁磊對計算機編程的興趣從這里展開,他的性格也在大學時代逐漸顯現出來。馮老師說,“丁磊給我的感覺就是他不是個被人安排的人。”這樣的性格被他大學時代的室友伍浩進一步演繹,他說:“他的成績只是中上,他不張揚,但他的闖勁給人印象深刻,他的愛好就是編程。”
1993年,在成都潮濕天氣中已經習慣吃辣的22歲的丁磊,帶著他對計算機編程的特殊愛好和特有的不服輸的脾氣,從被他稱為中國最好的電子工業的高等學府走向社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