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老板
丁磊說他當初選擇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小時候就有做電子工程師的夢想,另外就是學校招生簡章上說該校擁有數萬冊電子專業類藏書。如今懷揣著電子科技大學畢業文憑的丁磊被分配回自己的家鄉寧波,進入令人艷羨的寧波市電信局工作。
與丁磊同年分配進電信局的有16個人,幾乎都來自名牌高校,很多人對電信局旱澇保收的工作很滿意,認為房子、工資都不錯。但丁磊無法接受這樣的工作模式和評價人的標準,他在大學里已經體現出的不服人管的脾氣再次顯現出來。1995年從電信局辭職。“這是我第一次開除自己。但有沒有勇氣邁出這一步,將是人生成敗的一個分水嶺。”
“我選擇了廣州,因為當時廣州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雖然舉目無親,丁磊還是決定去闖。當時,外企靈活而且獎罰分明的制度,同時又沒有官僚習氣,對于年輕人來說,這些無疑都是極具吸引力的。這樣丁磊就去了一家有名的軟件外企。
但外企工作同樣沉悶,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對丁磊的創造性是一種壓制。1996年,丁磊與他人合作經營一家只有20幾名員工的小公司,這家公司的ISP業務受到電信部門的擠壓,“而且雙方在很多理念上也無法達成一致,我感到很灰心”,丁磊一年后迅速退出。
1997年5月,丁磊創辦網易公司,他占有50%以上的股份,成為真正的老板。據說,所有的創業基金都是丁磊當年寫軟件時積攢下來的,而到底是多少錢目前尚無披露。“當時并沒有老板的概念,只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圖做事。”丁磊回顧說。
丁磊坦言自己當時只有26歲,沒有成熟的管理經驗,“當時認為只需管好2、3個人就行了,哪知企業管理需要如此多的時間、經驗和知識”;資金也是問題,好在當時經營INTERNET的公司很少,他大膽設想用163這樣的一個數字來注冊一個域名,因為這樣做不僅易記,而且不會像英文字母那樣容易混淆、難念,把撥號上網的號碼和公司名稱都結合在了一起。丁磊現在說起來還頗為自得:“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最簡單的地方卻是許多人所想不到的。”
后來網易兩年的發展的確了得,創造了很多個中國互聯網的第一,丁磊自豪地說,“這與決策者的眼光有關”。網易將總部移居北京,成為公司發展的一個新起點。這個新的起點也為日后登陸納斯達克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冰火納斯達克
并非靠風險投資起家的網易最后還是將目光瞄準了風光無限的納斯達克市場。
在網易上市前中國概念的中華網Chi鄄na.com(CHINA)和新浪網Sina.com(SINA)初登美國股市時正值納斯達克狂炒網絡之時,而2000年6月,當網易登陸納斯達克時,網絡股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當時主要想通過公司上市,把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美國東部時間2000年6月30日上午11時,網易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截至當日收盤時,網易股價跌至121/8美元,跌破了15.50美元的發行價。網易此次共發行了450萬份存托憑證,每份存托憑證合普通股100股。上市前,由于認購需求小于預期,該公司將發行數量由750萬份削減至當前規模。美林證券公司和德意志銀行是網易的主承銷商。
跌破發行價對于網站的經營者意味著很大的壓力。因為一般的投機者都是在上市后才會介入,而以發行價買進的都是戰略投資者,跌破發行價意味著這些機構的賬面損失,以后他們肯定會更密切地關注公司的經營狀況,從而給經營者帶來較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在網絡經濟開始大幅回落的情況下變得日益沉重。
網易在納斯達克的局面日益糟糕,最后是一步步走向深淵。2002年7月,網易宣布因未能呈報年度報表而收到納斯達克計劃予以停牌的通知,同時網易在納斯達克交易的股票代碼也由NTES改稱NTESE。
面對如此危急的局面,年輕的丁磊表現出與其年齡并不十分相稱的干練。丁磊表示,網易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納斯達克以20-F表格呈報年度報告。網易公司同時確認:對納斯達克以前宣布的由于公司未能在規定日期之前呈報年度報告而對網易公司股票進行停牌的決定,將審慎地進行抗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