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柏鄉縣寨里西村的一處農田里,柏鄉縣水務局的一位員工正在打水井。這位李姓員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正在打的這口井深度為200米。只有打到這個深度,才能出足夠的水灌溉農田。
他說,這里的地下水已經越來越深,就在打的這口井旁邊還有一口八九年前打的井,深度為70米,但現在已經沒法使用了。
為了抗旱,當地水務局這段時間又有十幾個打井指標,一般平均算來60畝到70畝左右就要打一口井。
寨里西村村民白保格家旁邊,就是該村的水塔。水龍頭處,還有一滴滴的水在掉。白保格告訴本報記者,全村的村民用水都靠這個水塔,水塔的抽水深度已經達到了100多米。村民們要用水了就開著拖拉機,載著大水罐前來買水,一罐水只要10元錢,一個三口之家差不多能用一個月。吃飯、洗臉、洗衣,都靠這買來的水。
白保格稱,灌溉農田也用地下水,這里的水井挖得更深,一般是200米。
由于地下水開采嚴重,柏鄉、隆堯、寧晉構成了華北平原上一個較大的漏斗區,被稱為寧柏隆漏斗區。柏鄉縣下面的寨里西村,更是因為地下水開采嚴重而出現過地裂。
直到如今,由于沒有其他水源,寨里西村仍然靠開采地下水存活。這里的地下水,已開采到地下200米。
這并不是寨里西村要獨自面對的問題,整個華北地區主要水源地下水的過度開采,華北平原已形成大面積地面沉降。
近日,環境保護部、國土部、水利部聯合發布了《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盡快劃定公布地下水禁采區和限采區,緩解地下水超采問題。
這被認為是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中第一個綱領性文件。
地平面在下降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下稱“水環所”)研究員費宇紅告訴本報記者,如滄州這樣的地方地面沉降很厲害,開采地下水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水環所承擔了對華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調查,并匯總了長江三角洲、淮河流域、珠江三角洲三個地區的地下水污染調查情況,但結果未經專家審查,尚不能公布。
費宇紅告訴本報記者,地下水污染的情況確實存在。“現在從我們的調查來講,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有些地方確實被工業污染了,我們抽到某個地方的地下水,聞起來都有味兒,或者有的沒什么味兒,但檢測出來有毒性金屬、重金屬。”她說。但她表示,相關數據正在整理中。
在華北平原,沉降一直在發生。央視報道稱,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華北平原京津唐—滄州、衡水一帶持續發生大片地面沉降,局部累計最大沉降量3.18m,最大年沉降量高達100mm以上,受影響面積7萬余平方公里,占華北平原一半以上,其中以北京、天津、塘沽和滄州等地最為嚴重。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調查與科技處處長吳愛民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滄州大約沉降了2.4米。
地下水過度開采會造成地面沉降,這一問題早已引起重視。在地面沉降嚴重的部分城市,地下水開采已被禁止。但在農村地區,地下水卻仍然是主要的水資源來源。
費宇紅說,采用地下水也是沒有辦法,我國糧食安全非常重要,不能讓農民沒有收入,農作物不生長,所以還得用水。但她也表示,現在打井有嚴格控制,大部分地方農村不能隨便打井。如果是水務局來打井的話,也得經過論證、批準。
費宇紅介紹,地下水超采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非常嚴重,那段時間地面沉降也很厲害。進入21世紀以后,由于人們認識到這個問題,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應對,情況才稍有緩解。“南水北調工程開始啟動了,也從黃河等外流域得到一些補充,小麥等耗水農作物也培育其耐旱性,農業和工業都有一些節水措施,使用水量得到一些控制。”費宇紅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