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服務領域仍顯空白
實際上,地下水的問題并不止于超采,污染也是另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10月底的《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等三部委也披露了地下水污染的情況,稱我國一些地區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棄物污液以及化肥農藥等滲漏滲透,造成地下水環境質量惡化、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費宇紅告訴本報記者,地下水污染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水質不好,含有有毒物質,另一種則是人類活動影響。
目前,根據他們的調查,這兩種情況都存在。她告訴記者,一些地區天然的不僅有氟,還有碘。如在山東濱州一帶,過去沒有地下水時有服用加碘鹽。后來有些村莊打了些深層地下水,水里碘含量非常高,導致那一帶甲狀腺發病率就非常高。
此外,人類活動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有些城市查出了地下水有污染,農村也有。因為鄉鎮企業發展,也影響到農村的地下水。”費宇紅說。
此前環保部污控司司長趙華林曾表示,總體上看,我國地下水水源水質達標狀況堪憂,地下水型水源水質達標水平較低。
雖然國家提出將投資346.6億元防治地下水污染,對相關污水處理及設備制造企業無疑是一大利好。但是專門針對地下水污染處理的專業領域仍處空白。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這與國家法律有關。美國對地下水污染防治已形成相當成熟的法律規范,比如一些大型化工廠在搬遷之前必須對地下水質量做出恢復治理,以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那么各種第三方咨詢、測評和技術的專業公司就會應運而生。
中國因為尚缺少這方面的法律規范,所以短期內還難以形成一系列針對性的專業服務機構。此外,中國目前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仍然屬于“救火式管理”居多,即以解決具體項目的模式來處理該問題,常規性防治尚較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