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逐漸向火電成本靠近,風電成本為五毛到六毛五,跟火電價格比較接近,太陽能發電價格是一塊五,生物質發電是四毛到一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能夠產業化、規模化、商業化發展的階段。”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23日透露。
據悉,2010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超過9100萬千瓦,其中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等非化石能源裝機容量新增超過3600萬千瓦,占總裝機比重由上年的25.5%提升到26.5%,但是由于歷史、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其中清潔能源所占比例總體上還十分有限。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根據國民經濟“十二五”規劃綱要,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
韓文科則介紹,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要達11%,折4.6億噸標準煤。其中水力發電9000億千瓦,折標準煤3億噸;風力發電1900億千瓦,折標準煤6000萬噸;太陽能實現折標準煤5000萬噸。另外,將建成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市,200個綠色縣,1萬個新能源示范村,30個新能源微網示范工程。
“這需要 十二五 期間將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標準煤以內”,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認為,發展非化石能源的重點工作是控制煤炭消費量的過快增長,壓縮不合理的消費需求,淘汰落后產能。
此外,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組書記孫玉才認為,我國現有的裝機容量和電網鋪設也為能源結構調整和電力發展方式轉變奠定了基礎。他介紹,截至2010年底,中國發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9.66億千瓦,電網220千伏輸電長度達到44.56萬千米,變電容量19.5億千伏安,交直流輸電已經投產。
利好政策或紛至沓來
“如果風電沒有政府補貼,公司的風電業務也將面臨虧損。”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濟師張樹民介紹,國電集團雖然是國內最大的風電企業,但是如果沒有固定電價等優惠政策,公司的風力發電也會面臨虧損。
風電行業近年來快速發展,僅華能集團2010年底的風電總裝機就達484萬千瓦,同比增長79.8%,而2010年年度核準規模為300萬千瓦。韓文科預計,到202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兩億千瓦,未來風電的成本也會進一步降低。
而風電快速發展得益于固定電價政策,韓文科介紹風電行業的經驗未來可在太陽能行業推廣。目前中國太陽能處于規模化發展的初期階段,實現的是招標制,一個電廠一個價,但韓文科認為,經過一段招標,也可能制定出固定電價。加之,目前有大型發電集團也已參與,據華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華能石林并網光伏電站一期10MVV無工程全部建成并順利并網發電,每年可發電量1180萬千瓦時。
“任何新能源發展初期都離不開政府扶持。”韓文科稱,他還透露,國家正在制定鼓勵生物質發電的扶持政策。
與此同時,企業也表態將支持清潔能源的發展。華能集團表示,希望到2015年清潔能源的比重能夠做到25%,2020年能達到35%。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呂健介紹,“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可接納的新增清潔能源達到1.4億千瓦,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4.5億噸,保證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15%這個減排目標的實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