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CMIC(中國市場情報中心)最新發布:根據我國的統計要求,建筑能耗一般指建筑使用能耗,即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包括照明、電器,采暖、制冷、設施、熱水、炊事等。2000年的統計結果表明,盡管我國民用建筑的整體舒適度低于世界各發達國家,但我國的建筑能耗已經占到當年全社會終端能源消耗的27.8%,接近發達國家(1/3左右)的水平,采暖和空調為主的建筑能耗已占10%以上。最新報道顯示,我國終端能源消耗總量已經位于世界第二。
根據美國、日本和Shell、BP等公司預測,世界化石燃料生產和消耗峰值在2020~2030年之間。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值,而且能源經濟可開發剩余采儲量的資源保證程度僅為129.7年。
有關資料顯示,世界各國建筑能耗中排放的CO2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3。其中,住宅約占2/3,公共建筑占1/3。
對未來CO2排放的預計是,如果不采取措施,50年后,大氣中的CO2含量是現在的3.5倍,如果積極采取各種清潔能源替代技術,在25年內就可以看到明顯效果,在50年內可把CO2的含量降低到目前的水平。
對可再生能源減排潛力的系統研究表明,太陽能光熱光伏應用和太陽能建筑對于CO2減排的貢獻,從2010到2030年時,可達到1-5~15-30TtC/yr。
我國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對太陽能應用的預測結果為,在正常發展和生態驅動發展兩種模式下,2050年我國太陽能利用在總能源供給中分別達到4.7%和10%。其對我國未來CO2減排的潛力估計是,到2010年以后,太陽能利用對減排開始有較明顯作用,2020年以后開始有較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