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消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一位發言人近日稱,中國已同意停止對使用國產而非進口部件的風電企業提供補貼。專家分析稱,美國此舉意在搶占全球新能源制高點,并可能會對中國削減風能補貼進一步施壓。《今日美國》在其網站上援引美國貿易代表柯克的話稱,中國已同意停止提供600萬~2200萬美元的補貼。柯克還表示,這有助于為美國清潔技術企業和工人提供公平環境。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苗迎春分析說,美國國內經濟復蘇緩慢是其施壓中國風能補貼的首要原因。他表示,近期美國經濟發展環境不太樂觀,從多項經濟數據來看,經濟復蘇態勢極度溫和,進程有所延緩。奧巴馬政府上臺之初曾提出,在未來10年,通過投入1500億美元進行新能源開發,創造500萬個新工作崗位,在美國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新能源產業帶動其經濟發展。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指出,美國當前促使中國取消風能采購補貼正是為了提升美國風電企業的競爭力和銷售額,拉動其風電產業的發展。“美國即將進入2012年的選舉周期,奧巴馬政府正面臨換屆的壓力,因此在對外貿易談判上能否取得成功對于其連任能起到一定作用。”苗迎春說,如果奧巴馬的經濟政策無法將美國經濟帶出陰影,那么經濟問題將成為其競選的巨大絆腳石。
美國政府希望找到引導經濟走出低谷的引擎,而新能源則被奧巴馬政府看作美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搶占全球新能源制高點對其極為重要。近兩年,隨著我國風電行業的不斷發展,美國市場對于中國的限制也越來越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但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不論是人均風電電量,還是風電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世界的排名都很落后。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認為,美國風電企業可能希望以合資的形式在中國建立風電裝機配件企業,甚至進一步成為中國風電裝機市場的主流。“不過,中國風電裝機企業的自我消化能力比較強,長期來看,采購補貼的取消并不會對行業產生很大影響。”宋亮說。
業內普遍認為,中國停止對風電企業提供補貼對于中美雙方是不對等的。宋亮指出,如果在中國削減補貼的同時,美國未取消對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設置的壁壘,這對中方企業有欠公平。因此,這一消息的后續發展還有待觀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