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生物乙醇的底物通常是植物中的糖,通過發酵得到乙醇,過程類似于啤酒或紅酒的發酵過程。第一代生物乙醇所用的原料一般來自農業作物,較為常用的是甘蔗、玉米、小麥和甜菜這些富含糖的農作物。”丹麥科技大學環境和資源系的方成博士介紹兩代生物乙醇不同之處時說,“第二代生物乙醇使用的原料則不直接來自農作物及食品,而是來自于農作物的殘渣,比如農作物的枝干、葉片、麩皮這些不能被食用的部分,原料甚至可以來自木屑、果皮和水果殘渣,或者不做食品用途的作物,比如種植成本低且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如茅草、麻風樹等。”
除了原料來源廣泛,并且不“與人爭食,與糧爭地”外,研究表明,第二代生物乙醇在環保方面遠較第一代出色。為了完整科學地計算一種新能源的環保性,對于生物乙醇,需要計算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所能產生的能量和所消耗的能量孰大孰小。而生命周期指的是生物乙醇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耗費的能量,以及因為要種植原料而被砍伐的森林所本來能吸收的溫室氣體。根據美國政府標準,對于第一代生物乙醇,要求達到溫室氣體減排20%的指標(與同等功率的化石燃料相比較);對于第二代生物乙醇,則要求達到50%到60%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可見第二代生物乙醇環保性能之突出。
李十中教授還介紹說,2004年美國國家能源委員會曾從資源豐富性、二氧化碳減排性、與基礎設施相容性、2020年與汽油的競爭性四個方面與氫能、玉米乙醇、秸稈乙醇和生物柴油作了對比,結論顯示出了秸稈乙醇(第二代生物乙醇)的巨大優越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