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儼然已經成為發展節能建筑的必然趨勢。近日,住建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明確指出,“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目標為:切實提高太陽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到202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消費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未來5年,太陽能與建筑的結合將會“大展宏圖”。
太陽能與建筑“聯姻”
據專家介紹,建設太陽能建筑,每平方米需增加成本230元,但可節約采暖能源近70%,如果配合熱循環和地板采暖等其他建筑節能技術,節能可超過80%。
《通知》指出,“十二五”期間,將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集中連片推廣,進一步豐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形式,積極拓展應用領域,力爭到2015年底,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25億平方米以上,形成常規能源替代能力3000萬噸標準煤。
對此,中國平板太陽能熱利用專委會副秘書長程洪智認為,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類型,太陽能與建筑的結合是建筑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必然要求。太陽能光熱利用這一草根產業起家于民間,滿足了民生對光熱利用的需求。但一直以來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相對較少,目前國家提出切實提高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將有助于緩解去年以來太陽能市場增長乏力的壓力,為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注入發展的活力找到一個快速增長的有利通道,從而為整個產業的再次擴張打開窗口。
有關資料顯示,現階段,太陽能建筑一體化主要有兩種體現形式。一是光熱建筑一體化,在建筑上安裝太陽能熱水器、采暖器等,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再加以利用。二是光伏建筑一體化,即將太陽能光伏產品集成到建筑上,充分利用建筑外表面,安裝多種光伏發電產品,所產生的電能或供自身使用或并網輸送。
目前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也有了很多成功的先例可參考。例如昆明建有一個平屋頂結構的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溫水游泳館,該游泳館屋頂面積約700平方米,屋頂覆蓋層完全由特別的太陽能平板集熱器代替。這是我國第一個在平屋頂上實現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實驗性工程。
中國建設標準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張樹君認為,建設太陽能利用設施,應當與建筑主體工程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與建筑同時投入使用。從建筑項目立項、任務下達、設計、施工、驗收的全過程,同步地把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太陽能空調系統、太陽能光伏系統,完全和建筑物整合成一個不可分離的統一體,才是太陽能與建筑全面一體化。
有關專家提出,要在新建建筑中實現太陽能建筑一體化,需要在設計之初,就對太陽能運用加以考慮。這樣一是可以降低建設成本(相對于建成后再安裝太陽能裝置),二是和建筑物相協調,不影響周圍景觀。但是實際很多建筑的建設中,由于建筑行業對太陽能產品的了解不足,常規的建筑規范中也未對太陽能技術運用規定作相關要求,導致很多建筑物在設計階段,并沒有考慮太陽能技術。而在后期另行安裝太陽能設施,不但成本將加大,節能效果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