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在德國比布利斯核電廠,抗議者們打出標語,上寫“核電?不,謝謝”。自/《紐約時報》
德國核能倫理小組日前建議,到2021年德國應關閉最后一座核電廠,完全依賴其他形式的能源。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將告別核能依賴。唯一的問題是,在其他能源可以滿足需求之前,核能作為“過渡技術”將使用多長時間。根據德國能源部的數據,德國22.6%的電力來自核能,煤電約占42%,天然氣占13.6%,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約16.5%。
在日本,核電約占總發電量的30%,核災難后,日本政府也計劃放棄核能。首相菅直人日前表示,日本將取消新建14座核反應堆的計劃,同時政府還將對能源政策進行重新評估。
《紐約時報》稱,德國擺脫核能的舉措受到環保團體及歐洲各國的密切關注,特別是中歐和東歐等計劃發展或擴大核電產業的國家。
經合組織核能機構發言人瑟奇.蓋斯(Serge Gas)表示:“目前,各核電國對日本核事故的反應千差萬別。”俄羅斯、英國、法國和波蘭已表示,將維持本國的核能政策基本不變;意大利和瑞士則已停止開發新的核電站;而德國反核運動聲勢浩大,對政治領域造成較大影響。
世界核能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440座核反應堆處于運營狀態,分別位于31個國家,其發電量約占全球總電力的15%。德國有17個核反應堆,其中6個是沸水反應堆,類似福島核電站的設計,另外11個是壓水堆。美國擁有104個反應堆正在運行,包括35個沸水堆和69個壓水堆。此外,全世界目前還有60多個在建核電廠,分布在俄羅斯、中國和韓國等15個國家。
德國RWE公司和E. ON公司等大型能源公司都警告說,核電快速關停可能會引發電力短缺,使德國變成一個能源凈進口國,從而導致經濟災難。但核能倫理委員會表示,即便如此,這種結果也要好于核事故帶來的災難,而且德國經濟還從降低能耗以及發展替代能源中獲益。
核能倫理委員會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后任命,由德國前環境部長、聯合國前環境計劃署執行主任克勞斯.特普費爾(Klaus Tpfer)和德國研究基金會主席馬提亞.克萊納(Matthias Kleiner)領導,22個成員均來自能源行業和非政府組織。
委員會的報告稱:“放棄核電將刺激經濟增長,釋放出巨大的技術動力,開發經濟資源,為其他產業的發展創造機遇,進一步擴大德國其他可持續產品和服務的出口。德國可以證明,告別核能是創造高效經濟的一個機會。”
在列舉擺脫核電的好處的同時,委員會還強調,德國的17個核電廠應該因安全原因而關閉。報道稱,要從根本上消除風險,關閉核電站勢在必行。
該委員會表示,不贊成德國限量供電、從其他國家進口核電或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而“應該以一種道德責任來應對氣候變化。”
委員會認為,迅速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不現實,因此建議采取將能耗降低60%以及發展清潔燃煤發電技術等措施。(賀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