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減排已成為環保工作的‘牛鼻子’。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極其復雜,各地投資沖動高漲以及需要時間部署新增約束性指標,完成污染減排任務難度不小。必須狠抓污染物減排工作,確保完成今年四種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比2010年減少1.5%的既定任務。”這是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日前召開的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成果發布會上如是說。
周生賢表示,要用好環境準入手段。環境準入手段主要包括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環境標準。研究健全環評、評估、審批責任追究機制和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強化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嚴格控制“兩高一資”行業盲目擴張,堅決抑制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完善規劃環評,探索戰略環評,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和要求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產業和技術體系。
總量控制是環境管理的核心,是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的“總閘門”。一定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可以容納的污染物總量是有限的。總量控制就是根據有限的區域環境容量,來決定區域中可以容納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再進行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管理。
周生賢指出,應盡快完成對空氣、水、土壤、噪聲等主要環境質量標準的評估和修訂工作,特別要抓緊形成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風險控制等系列環境標準。要以解決飲用水不安全和空氣、土壤污染、重金屬污染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對重金屬、危險廢物處置污染企業違法行為予以堅決整治,加大重點區域、典型案件掛牌督辦、責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高效體制機制,要加快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投入機制、反映環境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配置機制、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機制、環境科技創新機制、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機制和各種利益主體共同行動機制,來保障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推進。
周生賢強調,繼續強化污染減排各項措施,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強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堅持全防全控、重點攻堅、高效治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