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快,不少搞經營的人總是為了迎合市場疲于奔命,相比之下,有一種人總能捕捉到市場的先兆提前介入,先人一步搶到制勝先機。天津漢沽區的李玉生原先養殖牙鲆魚,市場也不錯,如果僅僅滿足于現狀足以在很長時間內獲得穩定的收入,2004年他卻做出一個決定,就是這一決定,使他的收入直線上升。
天津市漢沽區的李玉生今天要在這一百多條外形奇特的魚里挑出只有五條性成熟的雌性魚來分開專門喂養,因為還過一段時間這五條魚就要進入產卵季節了。
李玉生:“晝夜安排盯班,比看小孩還要謹慎,想法讓它多產卵。”
夜里起來一是檢查魚是否缺氧,再就是還要給它投喂餌料,李玉生之所以為這五條魚付出這樣大的心血,是因為這五條魚每年可以為李玉生帶來人們意想不到的財富。
李玉生:“這個五條魚孵化出魚苗來大概給我帶回400多萬的收入。”
五條魚一年能為自己帶來四百多萬元的收入,難怪李玉生侍候這五條魚比照管孩子還要小心,那么這種外形奇特的魚到底是一種什么魚呢?
李玉生:“這個魚跟別的魚不一樣,它是單鰓,就是呼吸它是單鰓,別的魚都是雙鰓。”
這種只有一個鰓的魚叫半滑舌鰨,當地人叫它目魚,是生長在我國黃海和渤海的一種特有的海魚。那么李玉生是如何擁有這五條每年能給自己帶來四百多萬元收入的海魚的呢?事情的原委還得從三年之前自己的一次請客吃飯說起。
2004年初夏的一天,李玉生在天津一家餐館請幾個水產專家吃飯,而酒店里的一道菜引起了靠養魚起家的李玉生的注意。
李玉生:“我當時把服務員叫過來,她拿菜單過來一看,這個蛇鰨魚180元錢一市斤,三斤,這一道菜就500多元錢。”
李玉生養了多年的牙鲆魚,半滑舌鰨還是第一次見到。半滑舌鰨在除去皮后可以紅燒和清蒸,魚味清香鮮嫩,肉質細膩爽口,一餐飯下來,李玉生有了自己的想法。
李玉生:“市場價格就180元,我說這個魚,咱們要開發下來,要能養,比養牙鲆魚,大鱗鲆好得多。”
酒店賣價這樣高,那么它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如何呢?有心養半滑舌鰨的李玉生于是到天津的一些農貿市場做了一番市場調查。
李玉生:“到市場我一看吧,這個斑花蛇鰨那時候死的,當時也得100左右塊錢,活的到170、180元,最后我發現這種魚可以開發。”
經銷商:“買的人還行,挺多的,那魚稀少,那種魚養不了,都是純野生的。”
經過打聽才知道,在天津市場上出售的半滑舌鰨基本上都是從大海里捕撈上來的,而且由于捕撈過度這種魚越來越少了,當時在天津地區還沒有人來專門養殖它。自己從2002年就開始養殖海魚,那么半滑舌鰨是否也可以養殖呢?
李玉生:“我跟著那個水產專業人員一探討,說的山東有養,最后我去山東,去幾次,最后考察。”
去山東看人家養得挺成功的,回家后李玉生就張羅修建池子為養殖半滑舌鰨做準備,2004年夏天,李玉生籌集了二十萬元現金準備去山東買進魚苗來養殖,然而自己的舉動卻遭到了兒子李健的反對,李健是專門學水產養殖的,家里養魚遇到技術難題都由兒子李健負責解決。而李玉生對養魚只是一知半解,李健的反對理所當然受到了家里其他人的支持。
李建:“這肯定是不好搞,要好搞人家都得搞這個,我跟我父親說,這個試驗沒有咱們去投資,他們要是投資起來,他們要是能干的話,咱們順著他的路走多好。”
李玉生:“當時矛盾挺大,就是啥呢他以為這個魚,像上一年,我這個30萬條魚吧,這個純利也得剩300多萬,他以為這個,這個是輕車熟路。”
原來李健之所以持反對意見是因為家里養的牙鲆魚每年也有不少的收入。但是李玉生卻給兒子李健算了一筆帳。
李玉生:“我要養30萬條斑花蛇鰨,那利潤那就太高了,這一養也是一年,一年的收成,你養這個賣20元錢也是一年,賣120元錢還是一年。”
而且和養牙鲆魚等海魚一樣,李玉生在山東看見人家也是投喂小魚小蝦。
李玉生:“這個養殖成本吧,它比那個多寶魚跟這個牙鲆魚吃的還少。”
養殖成本低,再加上市場前景誘人,父親的分析讓李健有些心動了,但是李健還是從養殖技術方面是否可行咨詢了一些專家。
李玉生:“這個魚吧,因為它在大海里的習性,以及這個養殖技術,它們過來都不掌握,盡管它品種很高,附加值很高,好多人想養,但是因為不懂這個,望而卻步。”
李健覺得養殖本來就是一個風險較大的行業,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滅,他想等掌握養殖技術之后再投資養殖半滑舌鰨,然而李玉生心里明白要是養殖技術成熟,人家都可以養了,那么到時利潤也會大打折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