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低碳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日本名古屋大學經濟學院亞洲核心項目,美國能源基金會中國可持續發展項目日前聯合發布《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1)》。在報告中,報告作者之一、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規劃專家組成員胡鞍鋼提出了中國綠色現代化“三步走”戰略。
在減碳問題上發揮作用符合中國利益
胡鞍鋼說,氣候變化是一門政治經濟學。1978年以來的國際環境對中國的成功至關重要,使中國能夠不斷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F在,中國必須謀求創新,但要獲得綠色潛力,必須更好地理解利他和利己之間的關系。
在減碳問題上,發揮積極的作用符合中國的利益。盡管中國的人均收入和排放都低于西方國家,但整體效果同樣重要。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產生了兩方面的重要影響:一方面對全球增長、貿易和減貧都作出積極貢獻,而且非常成功;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強烈的負外部性效應。因此,中國作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必須負起全球性的責任,減少負面影響。
哥本哈根會議后,中國面臨尖銳的國際批評。中國正站在十字路口:要么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展開積極的合作,要么受到腹背攻擊。
即將開始的“十二五”計劃將把中國引向一條新的綠色道路。下一個五年計劃將把綠色發展作為基本原則,如果中國能夠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將作出全球性的貢獻。
中國綠色現代化與減排路線圖總的思路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一個(減排)行動,與世界(減排)同行。這里,我們要跳出“減排”的十分狹義的思路,把應對氣候變化放在整個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加以考慮。
21世紀中國現代化的主題和關鍵詞是綠色發展,實現科學發展,即從黑色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到綠色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從黑色制造到綠色制造;從黑色能源到綠色能源;從黑色貿易到綠色貿易;從黑色城市到綠色城市;從黑色消費到綠色消費。
中國綠色現代化“三步走”戰略
中國綠色現代化的“三步走”戰略如下。這里參閱了1987年鄧小平提出中國現代化“三步走”戰略思路。
第一步(2006-2020年):為減緩CO2排放、適應氣候變化階段。到202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到達頂峰。據國際能源機構(IEA)估計,OECD成員在2015年達到溫室氣體排放量高峰,隨后開始下降。據IEA數據,1990年中國能源相關的CO2排放量為22.44億噸,2006年達到56.84億噸。力爭到2020年控制在80億噸左右(即便如此,中國也占世界總量的20%左右)。這就要求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大大減少排放速度;在“十三五”(2016-2020年)時期,排放量趨于穩定且達到高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