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廠危機仍未消解,中國國內也已啟動核電項目停批政策。
“必須開拓新的能源。”3月23日,專注于能源戰略研究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石澤表示,世界對于能源的需求不會由于核電受阻而減緩,因此各國可能會加大其它清潔能源的投入。
“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整體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新能源處副處長謝宏文表示,核電危機會使得部分核電資源轉向其它清潔能源,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風能、太陽能的發展完全有可能出現大的突破。
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十二五”能源規劃中,到2020年,風能、太陽能將比目前分別增長3倍和30倍,但在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看來,“太陽能的目標訂得比較保守”。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系統建設商中環光伏總裁顧華敏表示,“中國各地都有大舉發展太陽能的熱情,但相關制度,比如上網電價等的缺失阻礙了中國太陽能市場的發展。”
“到底是如何投入還得看具體情況。”石澤認為,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會增加,但將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中國對風能的巨大投入,在某些方面已經使得中國風電面臨過剩,而整體上短期內傳統能源占主導的地位無法動搖”。
核電危機下的新機遇
“日本核危機對世界核電發展肯定會產生影響。”王斯成稱,近20多年來剛恢復的核電發展,可能受到沖擊。
自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后,世界核電產業經歷了20多年幾近停滯的狀態,在近五年,核電終有所恢復,世界正掀起核電發展的高潮。
不過,日本大地震所引發的核危機,卻無異于給正欲翻身的核電產業當頭棒喝。作為近期核電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中國國務院在3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雖然核電的發展受阻,但石澤稱“經濟發展引發的能源需求高速增長不可扼制”。
國際能源署、中國能源研究會發布的報告均顯示,中國在2010年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并且“十二五”乃至2020年期間能源需求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在中國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傳統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占比超過90%。中國煤炭資源雖然豐富,但產量的持續高速增長已接近極限。
而在石油天然氣方面,中國過半消費依賴進口。持續增加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無疑將使中國能源安全面臨極大風險。
在另一方面,在世界提倡環境保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背景下,國際社會掀起了降低碳排放的熱潮,中國政府亦向國際社會承諾,至202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不包括核能)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15%。
而且“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儲量總歸有限,而且污染嚴重,逐步減少對它們依賴是必然趨勢。”石澤稱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傳統化石能源的比例都要減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