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建成70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50%以上。”昨天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花橋國際商務城發布了“低碳城市建設行動綱要白皮書”。
花橋國際商務城于2010年獲批江蘇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示范區和江蘇省人居環境范例獎。經過兩年多實踐,商務城精心匯編了《花橋國際商務城低碳城市建設行動綱要》白皮書。白皮書共15000余字,匯集了低碳城市建設的要點和精髓,由序言、意義、總體思路、總體目標、指標體系、行動計劃、保障機制七大篇章構成。其中“指標體系”部分確定了包括能源利用、水資源利用、廢棄物處理、生態景觀建設、綠色出行和微氣候,以及總體碳排放指標在內的商務城低碳規劃指標體系;“行動計劃”部分詳細講解了商務城近年來在低碳建設實踐中開展的十大工程。
針對這些指標,商務城一方面將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不斷壯大服務外包、總部經濟、物流、商貿四大主導產業,率先發展節能環保、碳交易、綠色IT、智能物流等產業。另一方面,將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化、城市空間復合利用、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照明、綠色能源、水環境改善與水資源利用、垃圾資源化利用、碳匯景觀、城市數字化等十項工程,踐行對低碳城市建設的承諾。
作為上海經濟圈內以商務服務為核心功能的低碳生態共生型城市,花橋國際商務城以政府推動和市場導向相結合,將低碳生態概念融入建設底色。到去年,花橋國際商務城政府投資項目全部為綠色建筑項目,形成一批以地源熱泵、太陽能光電綠色能源為代表的示范項目,并保護、修復了天福區域歷史文化風貌和自然生態風貌。同時大力發展碳金融,讓綠色建筑從“示范”走向“市場”。目前,商務城已建和在建綠色建筑達100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商務城所有新建、改建和擴建的民用建筑均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和建設,將建成近70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