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繼續的日本核災難給全球核電發展帶來絲絲涼意。我國也已決定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并暫停審批核電站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核電發展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又會對新能源格局造成哪些變化?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和企業。
核電發展大方向暫不改變
在核電項目審批暫停之后,我國核電的腳步會否因此放緩?來自各方的信息顯示前景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悲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部部長馮飛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核電雖然會受到日本方面的一些影響,但我國發展核電的方向暫時不會改變。但只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繼續大力發展核電,在保障安全方面需要注意技術、選址等問題,以及企業的管理、應急能力。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支持了這一觀點。在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時他表示,對于核電發展不能否定,現在更不到“談核色變”的程度,關鍵是要加強技術的安全性和管理的可靠性。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史丹表示,日本的核電站爆炸給核安全敲了警鐘,但從長期來看,核電的發展還會繼續加快,因為和煤電相比,核電在減排方面依舊起到一些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歐陽予,這位被尊稱為“中國核電之父”的核電專家則表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離不開核電,要想發展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只不過在發展路徑上要安全第一,重點應放在第三代核電站上。“如果想發展快一點,就第二代核電站多建一點,風險也大一點。如果想發展低碳經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想建的快一點,就二三代都上,但風險也大了,應該著重地建設第三代核電站。”
在各種新能源類型中,核電是目前發電成本最接近火力發電上網電價的,碳排放量水平也優于其他發電模式。從1985年興建第一座核電站至今,中國核電業發展迅速,并且由于后期所建核電站先后采用了部分國產設備,而在建造成本方面也遠遠低于前期。
太陽能或迎來大幅調整
無論如何,受此次危機影響,核電發展速度會暫時下降,這是否會為水電、風電、光伏等其他類型新能源帶來發展契機?“十二五”規劃中對各項新能源的布局是否將有所調整?
孟憲淦對此認為,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水電將是可再生能源的第一重點,其次是風電,在2020年以前風電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肯定要超過光伏。“十二五”期間將風電將開工建設1.2億千瓦,到2020年總量將達到3.3億千瓦。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史丹表示,未來的能源發展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地強調一方面,在近期比較有競爭力應該還是風能和太陽能。但因為太陽能的資源更加豐富的,產業鏈已經足夠完善,因此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中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分布式電源中,在遠景利用上有很好的市場的前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