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的節能建筑
.jpg)
波爾多的自行車道
你是否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走進琳瑯滿目的超市挑選商品,除了看品牌、包裝和規格外,還要再看看生產、運輸這個商品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
在我們看來,這可能有些匪夷所思,可是,在武漢友好城市——法國波爾多,這已經成為市民們的習慣。
去年,湖北被國家發改委列為低碳試點省。武漢作為“兩型社會”綜改龍頭城市,將承擔摸索低碳城市建設重任。為尋求學習模板,近日,武漢派出5位低碳領域專家,赴歐洲低碳樣本——波爾多,取經低碳城市建設。
垃圾不分類,不會被回收
葡萄酒,讓法國古城波爾多蜚聲海外,但在短短4天的時間里,對于武漢循環經濟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萬迎峰來說,印象最深的是這座城市的低碳生活狀態。
在波爾多市中心,幾乎一半的區域是步行街,除了腳步聲,只有自行車叮鈴鈴的聲響。雖然波爾多市民生活富裕,但幾乎所有家庭購買的都是小排量的兩廂車,城市中很多街道都是單行道。盡管如此,由于車輛少、秩序井然,交通擁堵幾乎不存在。
城市垃圾分類,武漢已經推行了多年,可是實際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在波爾多,市民丟垃圾時會自覺將可燃垃圾與其他垃圾分裝,垃圾回收者很便捷地選擇哪些垃圾要送往發電廠、哪些要送去掩埋。“如果市民不分類,對不起,回收者將拒絕接受你家的垃圾。”
為什么波爾多能做得更好?除了回收者嚴厲執行相關規定外,萬迎峰發現,武漢街頭雖然也有兩種垃圾箱,但只標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樣。
“垃圾都是可回收的,市民如何分辨不同種類的垃圾?”萬迎峰說,而在波爾多,城市很多垃圾箱上都標注了“紙張”、“易拉罐”等圖案,市民一目了然可知手中垃圾該投向哪個垃圾桶。
波爾多的建筑也讓人印象深刻。“幾乎所有的建筑都采用雙層玻璃,自然就減少了空調或暖氣的使用,而且并不會花費太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