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墻體建材替代了耗費資源的實心粘土磚;“裸露”的秦磚漢瓦、防寒效能低的高樓穿上了保溫材質制作的“保暖衣”;每天從身邊流逝的陽光被轉化成了辦公樓、居民小區照明采暖的便宜清潔能源……在我省建設部門努力下,體現節能、節地、環保、減少污染理念的“綠色建筑”施工、“綠色城市”建設正在全省有力推進。
建筑節能是我國鎖定的三大重點節能領域之一。記者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了解到,通過加大推廣建筑節能新產品、新技術,加快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我省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深入開展。目前,全省太陽能光熱利用示范建筑面積已達30萬平方米,新型墻材占墻材總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34%上升到60%,城鎮新建建筑執行建筑節能50%設計標準的比例達到90%以上,西寧、格爾木和德令哈三地開始全面執行節能65%的標準。今年以來,西寧地區1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開建,全省新增15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任務得到落實,25所寄宿制學校太陽能供熱采暖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開始施工招標,13個建筑節能項目和6個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進入國家申報程序。
在我省建設領域跳出傳統建筑施工轉型綠色發展過程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力挺”。如明確規定,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不予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不予出具竣工驗收合格報告;對隨意降低建筑節能標準等違規行為,嚴厲處罰;對達到相關規定節能標準的新建和改造的節能住宅,其采暖收費標準在本地采暖收費標準的基礎上降低20%;全面禁止實心粘土磚的生產和使用,對從事新型建材生產的企業給予扶持等,僅去年用于支持太陽能示范項目建設的投入就達2100萬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