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網站消息,《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企業相繼進軍新興國家節能市場,計劃推進一系列建筑物和發電站節能項目。在擴大業務的同時,日本企業還希望利用雙邊碳信用額制度取得碳排放權。
2011年4月起,東芝公司計劃向東南亞和中東國家提供旨在減少樓宇和商業設施空調設備電力消耗的節能服務:把傳感器收集的溫度和濕度信息傳送至日本國內的數據中心,在兼顧人體舒適度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算出適宜溫度,進而發出指令調整設定。該服務可使空調用電量減少15%~30%。東芝承擔傳感器設置費用,服務使用方每年向東芝支付約數百萬日元。東芝的目標是,2014年3月前為全球300棟樓宇提供這套服務。
安川電機公司將在中國銷售一種節能裝置,將電梯減速時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由此減少約10%用電量。安川電機計劃2012年開始銷售該裝置,2015財年海外營業目標為20億日元。
出光興產等三家日本企業聯合在印度開展煤炭火力發電站能源效率改善項目,2012年春季前對三座發電站進行項目可行性調查,每座電站項目費預計達10億~20億日元。
為在2020年完成比1990年減排25%的目標,2010年起,日本政府與越南、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開始就推進雙邊碳信用額制度展開磋商,政策性金融機構也將出臺支持措施。日本企業希望利用該制度擴大在海外節能市場份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