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液晶電視市場2010年下半買氣轉淡,韓系品牌大廠率先發動庫存調整策略,導致2010年開高走低,連帶影響LED產業不敵景氣沖擊。然隨著LED TV新機種拉貨力道回升,部分封裝廠已從2010年底率先反映營運回升跡象,并擺脫谷底窘境,2011年在背光需求擴大與LED照明加溫的雙引擎帶動下,LED可望重現強勢發光之姿,然而在前景看俏的背后,2011年LED產業仍舊波濤洶涌、暗藏亂流。
盡管2010年LED TV并未如預期地順利達到滲透率30%的高標水準,估計全年僅達2成,LED液晶監視器也約僅18~20%,不過LED TV與CCFL TV面板價差從2010年第3~4季起已有大幅拉近,如42吋面板價差約從140美元縮小至90美元,可望讓LED TV在2011年卸下貴族光環,從高階走向中低階市場,預期市場滲透率將提升至50%,并帶動LED供應鏈從第1季底開始放量成長,為產業景氣帶來回溫契機,成為LED產業2011全年的營運支撐重心。
此外,LED照明也將逐漸展現市場接棒之姿,在日本LED燈泡市場率先點火后,2011年LED照明滲透率可望挑戰10%的關鍵門檻,隨著各國政府禁用白熾燈等節能政策相繼實施,以及LED量產發光效率達到100lm/W水準,LED照明市場萬事將俱備、只欠東風,取決于單位成本的下降。幸運的是,成本競爭力是臺灣電子產業長久以來的優勢,惟在市場規模即將進入大爆發前,短期供需調節將是難以避免的陣痛。
據估計,受到淡季效應及產能利用率降低影響,2010年第4季不論是大尺寸背光源或照明,LED從晶粒到封裝品價格都持續走跌,其中LED背光價格約達10%,而照明則是繼第4季跌價10~15%后,2011年第1季還有10%以上跌幅,近期美國上市的旭明光電(SemiLEDS)指出,受到價格跌幅沖擊,2011年第1季獲利將驟減,導致當天股價暴跌,LED龍頭廠Cree也出現財報不如預期的結果,導致盤后股價大跌15%,顯示LED照明需求攀升,但產業競爭與挑戰依舊艱鉅。
2011年LED單價走跌,不僅是為刺激新市場需求的必要之惡,區域競爭加劇以及業界產能暴增,都是不可忽視的變數,據悉,中國大陸MOCVD機臺安裝量在2010年達到330臺,2011年上看至700~800臺,雖然大陸機臺購置進度已出現“風聲大、雨點小”的跡象,但目標數字打個8折,投產后帶來的產能規模也足以擾亂整個產業秩序,供過于求的疑慮以及低價競爭帶來的市場重整,可望將在下半年顯現。
至于臺灣的重要競爭對手:韓系LED廠,在集團支持下快速崛起,2010年LED產值可能首度超越臺灣,近期產能擴充進度雖然減緩,但業界盛傳三星LED研發的矽基板技術使達到150lm/W的發光效率,一旦正式量產,將對以藍寶石基板為主要技術的臺廠造成龐大的降價壓力。
雖然LED的2大應用市場成長潛力看好,但LED展望仍是好壞看法共存,在享受過2010年的高毛利與獲利后,2011年如何維持高水準表現,將會是市場放大關注的焦點,不過話說回來,多年來LED產業雖被外界視為明日之星,但一路都是在風雨飄搖中成長,正因為沒有平白從天上掉下來的甜美果實,2011年將是臺廠積極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