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告訴記者,金沙江的生態系統非常脆弱。電站的建設有可能會讓很多珍稀魚種面臨滅頂之災。因為他們無法適應水電站創造出來的新環境。而電站建設也將導致更多山體滑坡的危險。
楊勇:“今后蓄水以后,它對山體通過一定的浸泡,很多滑坡體就要復活,它就會產生滑坡。”
金沙江附近的山體本來就非常脆弱,電站讓他們更加難以面對江水的沖擊和浸泡。更讓楊勇擔心的是,金沙江的電站都處在地震帶上,這也增加了電站本身的危險。
記者:“我身后的這片湖泊叫做程海,這里的風景很美,但是程海是數百萬年頻繁的地質活動造成的,它就處在地震帶上,從這里向南30公里的地方就是魯地拉水電站,一旦發生地震,魯地拉將首先面臨威脅。”
不僅是魯地拉,金沙江上的八個電站都處在地震斷裂帶上。
楊勇:“一旦釋放可能就是一次大地震。”
不過,盡管金沙江上的大壩面臨生態,滑坡,地震,等多重考驗,但是建壩的腳步從未減慢。大壩的建設者相信他們很快會通過環評審核。
云南華電魯地拉公司安全技術部主任張湘濤:“從宏觀上來講,這個電站肯定是要做。”
記者:“環評是應該能通過。”
張湘濤:“對,最終肯定是能通過。”
大壩建設者對于環評信心十足,不過楊勇仍然相信,環保部此次的雷厲風行預示西南地區的環境正在越來越受到應有的重視。
楊勇:“環保部在4萬億投資的背景下,在拉動發展的背景下,確實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半小時觀察:保增長 也要保環境
面對氣勢磅礴的金沙江,我們很難想象,當這里出現一連十幾座大壩的時候,金沙江將變成一副什么樣的景象。人們希望環保部掀起的這場環評風暴,能為大家保留一條記憶中的金沙江,能夠在合理開發水力資源的同時,為江中那些珍希魚類留下一條活路。但是現在看來,這場風暴來得有些晚了。所謂的前期工程已經暗度陳倉,圍堰已經建成,大江已經截流,數十億的資金已經投了下去。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如果這兩個項目不能通過環評,將會意味著數十億的資金打了水漂。環評部門有沒有這樣的勇氣?在木已成舟的現實下,環境影響評價還有多大的意義?
就像我們在節目聽到的,水電站先開工后補票的做法一點也不稀奇,也并沒有哪一座水電站開工后又被環評一票否決的先例。所以我們看到,環保風暴常常來勢兇猛,最終結果卻不了了之,既不能改變破環環境的事實,也沒有任何人為此承擔責任。與其在事后掀起這樣的環保風暴,還不如加快環評的節奏,在水電站開工之前就做出正確的選擇。
當然這次環保風暴至少在提醒大家,無論保增長擴內需的壓力有多大,我們都不能走回到過去的老路上去,拿生態環境做代價,換取短期的經濟利益。 (主編:馬洪濤 記者:熊曼琳 攝像:李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