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11月18日,在“技術創新與綠色發展”分論壇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王忠敏作了“節能減排與標準化”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他不僅指出,全球氣候變暖給世界帶來的危害和減少碳排放的急迫性,而且提出碳標準的制定對節能減排和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制定碳標準一方面為了承擔國際責任,另一方面也是中國消除對外貿易綠色壁壘的推力之一。
減少碳排放比冒險好
2007年11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氣候變暖已經是一個可以證明的事實”。氣候變暖的危害眾所周知,不僅會破壞生物的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的產品和服務,而且會導致海洋酸化,海岸帶被侵蝕,海平面上升,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地區島國,甚至包括上海、天津等大批海岸城市都會遭殃。
權威部門通過采集南極冰芯,測量不同年代冰中氣泡的CO2濃度發現,過去的1萬年,大氣中CO2的濃度大約是280ppm;工業革命后接近390ppm,近200年增加了40%。從20世紀初開始,地球氣溫已經上升了0.7℃,而且最熱的10個年份都出現在1997年以后。瑞典物理與化學專家阿列紐斯通過計算指出,大氣層中的CO2濃度如果加倍,地表溫度將上升5至6攝氏度,相當于給地球包裹上了第二層毯子。
事實上,全球國家使用的90%以上的能源都是高CO2排放的傳統化石能源,其中煤的CO2排放量居于首位,比石油和天然氣高出36%和61%。而中國作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用煤大國家之一,這種能源結構短時間內很難改變,所以中國面臨了更多的國際壓力和挑戰。
為了減少CO2排放和節約能源,一方面中國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節能和減排是兩個層次上的概念,減排是一種國際行為;節能是一種國民行為,關注的是家庭、企業和國家的直接利益。
來自英國經濟學家斯特恩在2006年發表的《從經濟學角度看氣候變化》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使全球經濟下挫5%至10%,貧窮國家則會超過10%。氣候變化總成本的增加量相當于全世界每個人的福利都將被削減20%。
雖然現在對氣候變暖還存在爭議,但是國際一致認為現在實質性地減少碳排放,肯定比冒險的后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