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日前,天壕低碳技術研究院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這是目前國內第一家由專門從事合同能源管理(EMC)的企業集團投資設立的以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為研究方向的科研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倪維斗共同為研究院揭牌。國務院討論“最小的行業”
2010年3月17日,兩會閉幕后僅僅過了三天,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了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這次會議中,除確定《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的分工事項之外,一個重要的議題是“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這個概念對很多人來說還非常陌生,而且到 2009年時我國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的產值不過區區200多億。有人戲稱,這是國務院討論的“最小的行業”的問題。
但是,對于業內人士和關注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的國內外專家而言,總理親自過問合同能源管理的問題卻是非同小可。特別是在那次會議之后,2010年 4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四部委《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將采取資金補貼、稅收、會計和金融四方面措施推動合同能源管理發展。《意見》同時明確,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發展壯大一批綜合性大型節能服務公司。到2015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節能服務體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為用能單位實施節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我國研究節能減排技術領域的泰斗倪維斗對國家的決定感到由衷的高興。這位專家認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是為落實國家承諾的節能減排目標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必須要“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最現實、最有效的產業發展方向。作為中國合同能源管理行業龍頭企業的天壕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作濤及其團隊伙伴們在得知國家的有關決定后,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公司總經理王堅軍對記者說,搞了幾年合同能源管理的項目,最難的問題就是怎么向有關政府部門和客戶解釋自己干的是件什么樣的事情。如今,總理發話支持,國家給出“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這樣的定位,真有一種豁然開朗、心明眼亮的爽快。
相當于“三個三峽”的產業
合同能源管理最早興起于西方發達國家,引入中國僅僅幾年時間。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新型的市場化節能機制。其實質就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方式。通俗的說,合同能源管理就是節能服務公司以承諾節能項目的節能效益、或承包整體能源費用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節能服務。這種方式不需要客戶花一分錢投資,卻能夠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并降低目前的運行成本。而節能服務公司與客戶簽訂能源管理合同后,將通過與客戶分享節能項目的收益獲取利潤。
以天壕公司按EMC方式在湖北當陽以及沙河建成投產的余熱發電項目為例,此類項目均是與能耗企業簽訂了合同,完全由天壕公司(節能服務企業)投資,利用客戶(能耗企業)生產中排放的廢氣余熱,設計并建設起余熱發電站。電站由天壕公司負責管理運營,發出的電“并網不上網”,參考國電價格,以優惠的價格供客戶使用。如此,一方面節能服務企業能夠通過發電、“賣電”,按合同約定得到收益。另一方面,客戶在減排、節能兩方面達到預期目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顯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無論對國家、對社會,還是對合同當事雙方企業,都有利可圖,完全是一種多贏結果,是最優化的節能減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