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中國第一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概念,并寫入了十七大報告;2009年,聯合國啟動全球氣候談判,至今已過三輪。對能源過度索取已對人類生存產生了嚴重影響,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緩氣候變暖已成為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類生存的重大課題。在這一背景下,低碳經濟的概念也逐漸清晰起來。
金融危機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在世界朝著低碳經濟邁進的關鍵時刻,全球金融危機引起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和實體經濟的全面危機。這必將對低碳經濟進程產生深刻的影響——歷史上每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曾經給世界造成深刻的影響,引發社會經濟結構、金融結構的調整。
能源革命是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當工業文明造成的資源枯竭、環境惡化成為這次經濟危機的大背景時,舊有的不合理生產模式的內核——資源依賴的高碳經濟更加清楚地暴露在人們面前,取而代之的必將是一個以節約、清潔生產模式為內核的低碳經濟文明。
低碳經濟給江蘇帶來發展機遇
胡錦濤主席于2007年APEC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研發低碳能源技術,促進碳吸收技術發展”的戰略主張,并建議發展“低碳經濟”;研發和推廣“低碳能源技術”;增加“碳匯”;促進“碳吸收技術”發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毫不松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這預示著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有了新的起點。不久的將來,低碳經濟可能成為各地區競爭的新經濟制高點。
對于江蘇省而言,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資源稟賦和地理位置等,都決定其具備了建設低碳經濟示范區的有利機遇。
建筑節能成為低碳經濟的突破口
盡管我國對美國出臺將對高能耗產品征收“碳關稅”的相關法案提出了強烈反對,認為其違背WTO原則,但在國際貿易中基于氣候變化的爭端勢必愈演愈烈。江蘇省的外向型制造業是經濟構成的重要部分,如果能夠積極主動地通過制造業“減碳”,備戰潛在的“碳關稅”,將在未來的貿易戰中搶得先機。
近期,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與商務部長駱家輝兩位華裔部長同時訪華,與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了中美建筑節能備忘錄。有關專家指出,我國建筑能耗已經占到全社會能耗的40%以上,而在美國這一數字是30%。因此,中美在建筑節能領域進行合作,可以說是尋找到了節能的關鍵。
據統計,江蘇省全社會總能耗的25%~35%屬于建筑能耗,而建筑能耗中的60%左右集中在供冷、供暖、熱水等方面,也就是說降低建筑能耗的重點在于降低建筑的供冷、供暖、熱水等方面的能耗。結合江蘇省夏熱冬冷的氣候特點,可充分利用地熱資源、太陽能資源,依靠區域能源規劃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技術,大力推進江蘇省的建筑節能減排戰略,推行城市建筑的低碳化、綠色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