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坎昆氣候會議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在最近幾年達成新氣候變化協定的希望逐漸暗淡。路透社認為,2011年的南非德班氣候會談上,在有關如何減緩氣候變化的問題上,窮國和富國勢必面臨一場新的斗爭。
2011年,各國政府將落實坎昆會議達成的建立“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協議,以便從2020年開始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援助;同時,各國還將應用新的系統來保護熱帶雨林和共享清潔技術。
坎昆氣候會議傳遞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信念:締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定遙遙無期。在談及于此時,歐盟氣候委員康妮·赫澤高(Connie Hedegaard)表示:“我們的道路還很漫長,前方充滿了挑戰。”
一些害怕因為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園的島國認為,在下次南非德班氣候會談上,應該為新氣候協定達成設立截止期限。但坎昆會議拒絕了這些島國的提議。
美國參議院駁回了奧巴馬總統關于立法限制排放的提案,這使得聯合國在最近幾年達成新氣候協定的希望非常渺茫,因為協定要獲得美國批準的話,必須得到參議院100名議員中67名議員的贊成。
南非德班很可能上演下一場氣候斗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就延長或替代聯合國《京都議定書》繼續展開交鋒。
坎昆會議在解決《京都議定書》上的分歧、長期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和對鼓勵分散的碳市場方面收效甚微。碳交易市場可能促使數萬億美元的資金從化石燃料轉移到新領域。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未能締結新氣候協定,僅僅達成了一個不具約束力的140國聲明。坎昆會議的各方一致認為,坎昆會議的主要成功之處在于把這個有190個國家參與的談判帶回了正軌。
坎昆會議通過的許多目標,例如將全球溫度相對于前工業時代的升幅限制在2攝氏度之內,或者從2020年開始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援助,都在去年達成的《哥本哈根協議》中提到過。
很多國家認為會談缺乏緊迫感,諸如荒漠化、洪水和熱浪等問題都沒有進行充分討論。
日本帶頭呼吁,2012年之后的新氣候協定應該約束中國、美國和印度等主要排放國。目前的《京都議定書》并未對三國設定有約束力的目標。
新興大國堅持認為,富裕國家必須首先延續《京都議定書》的執行,然后新興國家才能考慮接受一個義務更少的協議。
赫澤高表示,坎昆會議的相持不下意味著“我們正通向多哈而不是德班”。一名歐盟官員解釋說,赫澤高意指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談陷入了如同多哈回合談判一樣的僵局,并不是說德班之后的氣候變化會談將在卡塔爾舉行。多哈正在申辦201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