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能源研究會理事長駱仲泱教授12日在杭州舉行的中美減排科學技術研討會上表示,CCS技術目前尚無法大規模推廣,火電廠提效減耗能仍是我國最有效的減排途徑。
CCS是英文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的縮寫,即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是指將能源工業或其他行業生產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進行壓縮、運輸并最終注入地層深部永久儲存,長期與大氣隔絕,從而達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氣候惡化的目的。駱仲泱教授表示,至少就目前而言,CCS技術在中國不可能大面積推廣。盡管許多發達國家都在碳捕集和封存技術上進行了嘗試,我國也已于近兩年開始實施示范項目,但意圖達到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的CCS技術能否最終實現大規模的推廣應用,目前在技術上、經濟上和政策上還是個未知數。而CCS技術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其高昂的成本,將其能耗降低至可推廣的數量之下尚待時日。
CCS技術實現大規模商業運作目前需要解決諸多問題,包括資金支持、政策支持、封存地點的選擇和石油及電力公司參與度的問題。駱仲泱教授表示,在CCS技術能夠真正推廣應用和核能及可在生能源成為主導技術之前,提高發電效率仍是當前最主要的節能減排方向。在火力發電領域,以超臨界/超超臨界技術為主導的盡可能提高效率的各項技術,是目前唯一能夠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最現實、經濟、可靠的潔凈煤發電技術,且該項技術還有巨大的潛力可進一步提高效率。
據了解,就電力行業而言,要實現有效的二氧化碳減排主要有4種途徑:采用先進火電技術提高發電效率;優化運行減少能耗;改變能源結構、采用非化石燃料發電;大規模推廣CCS技術。目前,在CCS技術遭遇成本瓶頸難以實現規模化運作、我國在短期內有不可能邁出“煤時代”的情況下,提高火電廠效率、減少其能耗便成為我國應對減排壓力的最有效途徑。
第三屆中美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科學技術研討會于10日至12日在杭州舉行。會議由中國科技部和美國能源部主辦,旨在促進中美兩國二氧化碳減排領域的相互了解及技術交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