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聯合在北京召開會議,推進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
與以往相關會議比較,這次會議的關鍵是,首次提出將在北京等13地建立13個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并在未來兩年將年應用規模提高到1GW(1000兆瓦)以上。正是這個消息,讓多位業內人士及分析師認為,明年中國或許迎來光伏的“安裝年”。
然而,我們卻無法忽視中國光伏產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問題,比如,不掌握切割核心技術、國內供給過剩、上網電價問題等等。
而在A股市場中具有光伏概念的公司,雖然集體上漲,但實質上良莠不齊。根據光伏業務占比,A股公司中真正的光伏產業公司不過10家,但它們普遍估值過高,短期內并不存在明顯的投資機會。
行業面臨洗牌
也正是應用規模1GW這個數字讓中國正式進入光伏發電大國而不再只是光伏制造大國。
盡管財政部等四部門連續開會并發文強調加快中國的光伏發電集中應用,但市場調研公司IMS Research對于明年德國光伏設備安裝量萎縮的預計卻堅定不移。IMS Research表示,雖然德國會下降,但美國等其他國家的安裝量仍將超過1GW,而另外18個國家新增設備亦將超過100MW,因此2011年全球新增設備總安裝量將達19GW。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表示,預計2010年中國的光伏產品制造產量將達到7~8GW,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不過,無錫尚德、阿特斯、天合光能在內的國內主要光伏企業均表示,現有的產能無法滿足訂單需求,巨頭們均有不同程度的產能擴張。而與此同時,大量外部資本也在不斷涌入光伏產業,三星、臺積電、友達光電等傳統高科技企業開始大舉進入這一領域。
這一切源自今年下半年以來,由于世界光伏行業逐漸由轉暖過渡到了一輪迅猛發展期,隨著光伏產業鏈下游的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的大幅增長,市場對光伏電池和組件的需求也大量增加,伴隨的是各大光伏電池和組件生產企業的產能也隨之增大。
國海證券分析師董倩近日表示,未來光伏產業一定是一個高度集中的行業,目前充分競爭的狀態,仍然有可能會回歸到大企業集中狀態。實力雄厚的企業將用研發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自己的毛利空間,以便有實力做更大的計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