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日前在北京舉行《2009年世界經濟和社會概覽:促進發展,拯救地球》(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發布會。會議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代表張世剛主持,會議邀請世界糧食及農業組織代表維多利亞·塞奇托萊科和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鄒驥介紹報告的主要成果并回答記者提問。
這份題為《2009年世界經濟和社會概覽:促進發展,拯救地球》的報告是由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發布的,主旨是呼吁國際社會加大投入以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幫助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是關系到全人類切身利益的問題,國際社會應投入更多資金、采取力度更大的措施來應對這一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把縮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和消除貧困放在優先位置。
《報告》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時,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挑戰和所處環境與發達國家相比要嚴峻得多,全世界應協調政策應對氣候問題。報告還對今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幫助社會適應氣候改變等工作所需的資金進行了測算,認為需要每年至少投入全球生產總值的1%,即5000億~6000億美元。
鄒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發達國家因其長期排放溫室氣體的歷史責任和居高不下的排放現狀,應做出并履行充分嚴格的減排承諾,即到2020年要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減排40%,并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留出合理的排放空間。
鄒驥說,發展中國家也應當采取適當的國家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加強能力,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以適應并減緩氣候變化,走出一條應對氣候變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