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廣州亞運會開幕還有4天,南方電網已經在為自己“慶祝”了。11月8日這天,當一位工作人員戴起厚厚的皮手套,拿起電槍,順利地為一輛電動汽車開始充電時,由南方電網布局的廣州第一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宣布誕生。
在國家電網、中石化等能源巨頭對汽車充電項目熱情難擋時,南方電網也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
不過,好吃不一定好消化。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還不成熟的當下,不少充電設施都門可羅雀。在業內人士看來,選址亞運城,又趕在亞運會開幕前幾天投入使用,南方電網似乎更在意的是形象宣傳。而在國內電動汽車充電站投建熱潮的背景下,有專家警告業界:謹慎投資電動車充電站,以免建成“垃圾站”。
圈地廣東加速
新裝修的辦公室還散發著淡淡的油漆味,幾個工人正在為充電站的完善作最后的修整。11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這座位于南沙港快速和京珠高速公路之間的充電站,記者看到,充電站共有3臺充電樁,能同時滿足3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與傳統燃料汽油相比,充電站能為車主省下不少油錢。物價部門規定,亞運城充電站按商業電價標準0.9885元/度收費。經測算,中型客車百里耗電費用只及汽油成本的一半。
這是南方電網繼去年12月份在深圳建成國內最大充電站后,在華南“攻”下的另一座城。南方電網稱:“這標志著廣州將進入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新能源汽車時代。”
該公司宣布,今年將建設超過80座充電站,深圳、廣州便是頭炮。
廣東發改委副主任張軍表示,省政府已與南方電網簽署框架協議,將以珠三角為核心,建立純電動汽車和插入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充電站,并將結合城市規劃,在小區停車場內建設電動車充電的配套設施。
公開信息顯示,到2012年,僅深圳就將建設各類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樁)12750個。
充電站成了停車場?
建設熱潮和規劃遠景掩飾不住現實的尷尬,充電站的日子并不好過。充電時間過長便是問題之一。
亞運城充電站執行南方電網開發的充電技術標準,可以為電動汽車提供三相充電電源,單位時間輸出電量是單相電源的3倍。即使如此,輸出功率為21KW的單臺交流充電樁給電動轎車最短充電時間為3個小時,而大型客車則長達8個小時。
“七八個小時,充電站都成停車場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在他看來,現在并不宜推廣電動汽車充電站,也沒有多少人能忍耐如此長的等待時間。
廣東電網廣州供電局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他們打算在亞運城充電站為車主提供咖啡、上網等服務,以供顧客消磨時光。
除充電效率低外,電動汽車市場不成熟,充電站顧客寥寥是另一個問題。事實上,已有媒體報道稱,南方電網在深圳的充電站就因顧客稀少只能“寂寞等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