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兩會期間,彭長緯等14名香港委員聯名提案,指出深圳河具備特殊的歷史地理意義,若打造成旅游景點,必有其獨特之處。
根據提案,深圳河西接深圳灣和后海灣,具豐富的旅游觀光價值,除了北面深圳境內的錦繡中華、世界之窗和歡樂谷外,南面香港境內亦有米埔濕地、流浮山等。而一河兩景,深圳境內高樓林立,香港境內則山嶺魚塘處處,旅游資源豐富。事實上,海內外不少地區,都建設城市濱河綠廊,包括著名的首爾清川河、高雄的愛河,都是將舊河道優化而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實現深圳河與深圳灣濱海休閑帶的無縫銜接
委員們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采納。
根據市規劃和旅游主管部門的提案答復,我市已完成的《深圳灣濱海休閑帶概念性景觀設計國際咨詢》、《深圳經濟特區步行系統規劃》、《深圳經濟特區公共開放空間規劃》、《深圳東西海岸線與深圳河沿岸整體城市設計研究》中,都對深圳河規劃定位進行過不同角度的界定。即將完成的《深圳河灣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對深圳河進行了系統的功能定位研究,將其定位為:市級重要的旅游帶、重要的生態廊道、濱水休閑區、深港合作區,其中將布吉河、深圳河一線打造成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風情濱水景觀帶、水上旅游長廊,構建“一主三副十節點”的景觀格局,實現深圳河與深圳灣濱海休閑帶的無縫銜接。市政府正通過出臺專項規劃和法定圖則等形式,抓緊推進落實。
聯合香港共同研究治理深圳河污染
治理好深圳河水污染是實現深圳河規劃功能的基礎條件,也是改善相關區域環境質量的當務之急。根據市水務主管部門的答復,自2004年調整水污染治理工作機制以來,我市全面加強了深圳河灣水污染治理工作。在截污治污工程建設方面,現已建成深圳水庫排洪河、蓮塘河截污工程,以及布吉河特區內流域截污工程,日截污約18萬噸/日,初步改善了深圳河水質。在排水管理方面,全面開展了排水管網“清源行動”,對排水管網錯接亂排現象進行整改,有效提升了相關區域的污水收集率,大幅減少了“跑、冒、滴、漏”污水入河量。在工業污染管理方面,連續3年對相關區域的工業企業開展了拉網式調查,建立了排污企業動態管理檔案,對工業廢水排放進行實時監控,杜絕了超標排放情況的發生。在河道保潔方面,市治理深圳河辦公室組織專業隊伍,每天沿河對漂浮垃圾進行兩次清理,平均每月清理垃圾量達到270噸,最大程度減少了垃圾等固廢物對河流水環境的影響。
同時,我市還聯合香港共同完成了深圳河污染底泥治理策略研究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式研究今年6月開始,時間約為36個月。據市水務部門預計,到2010年底,隨著布吉污水處理廠等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的全部到位,以及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布吉河、深圳河水質將全面消除黑臭,達到景觀水體標準,為最終實現深圳河規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