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美國野生救援協會向全球發布了一份最新的鯊魚調研報告,通過分析鯊魚面臨的緊迫現狀、人類與鯊魚共同面臨的生存環境和國人對鯊魚認識上的空白。
鯊魚處境危險,“活的恐龍”瀕臨滅絕
人類一直認為鯊魚是不可能被滅絕的,其實這是錯誤的。有數據顯示,我們正在加速破壞海洋,而鯊魚很可能是因為人類而導致的第一個滅絕的海洋生物。
鯊魚一般生長慢,壽命長,到達性成熟的時間很晚,產下的后代的數量也很少,且需要為養育后代付出很多。大西洋中的雌性短尾真鯊要到至少20歲才能繁殖后代,一只雌性白斑角鯊的懷孕期要將近2年。由于鯊魚處在海洋生態系統食物鏈的最頂層,它們對調節位于它們下層物種的種群規模起著重要作用,一旦鯊魚被消滅或者數量銳減,將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
不要以為鯊魚的遭遇與我們無關,因為鯊魚種群的崩潰將會導致更大范圍的生態破壞,并引發巨額經濟損失、糧食安全問題以及社會問題。我們現在迫切需要采取行動,以防止鯊魚種群乃至整個鯊魚物種的滅絕。野生救援協會的科學家們提供的數據觸目驚心,警告引人深思。根據已有記錄,某些鯊魚種群的萎縮比例高達99%。鯊魚已經在我們的海洋中游弋了4億多年,它們是活的恐龍,但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卻有可能被我們大部分消滅。
魚翅是鯊魚的“手臂”,保護鯊魚應從拒吃魚翅開始
野生救援協會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中國的16座城市調查表明,有超過1/3的人在過去的1年里食用過魚翅,而受訪者的3/4以上不知道魚翅是用鯊魚的鰭制作的。
在過去的25年間,鯊魚捕撈量大幅增長。有的鯊魚被漁民捕撈上來之后會被留下來用于吃肉,但鯊魚肉在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品質低劣的魚肉,而鯊魚鰭的相對價值遠遠高于鯊魚肉。因此,有許多鯊魚被割掉鰭,然后扔回大海。這種叫做“海上切鰭”的作業方式極為殘忍,被割掉鰭的鯊魚要么溺水而死,要么流血致死。而且這種做法造成資源極大浪費,整個鯊魚高達98%的資源都被浪費掉了。
報告顯示,對鯊魚鰭的最大需求來自于亞洲,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是進口魚翅數量最多的國家。另外,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翅轉口貿易中心,全球魚翅貿易量中有50%以上要經過香港。
過度捕撈和不斷增長的魚翅需求是鯊魚瀕危的兩大原因,魚翅需求越來越成為最主要的原因。亞洲消費者購買的鯊魚鰭有很多是用來制作魚翅這道菜,但有若干研究已經證明,魚翅中含有高濃度的危險物質,包括甲基汞、滴滴涕和砷等。魚翅被汞污染的程度更高達70%,含有可被人體吸收的汞比率已超出正常允許含量的42倍。
野生救援協會主席史蒂夫·特倫特(Steve Trent)說:“中國有能力發揮在全球帶頭減少鯊魚資源的消費量的作用,使其降低到可持續的水平上。最重要的是,中國可以鼓勵國內的消費者停止食用魚翅。作為全球最大的魚翅消費國,中國對鯊魚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