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日前表示,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結構使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構成巨大沖擊。海河流域污染物排放量約占全國十分之一,全流域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是日本的2.6倍、以色列的10.4倍。
周生賢是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上作上述表示的。
“長期以來,海河流域開發強度過大,水資源利用過度,生態環境破壞過重,已經到了不堪重負的極限。海河已經成為我國水污染最嚴重的流域之一。”他說。
海河流域面積為我國國土面積的3.3%,大部分位于環渤海經濟區內,是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國經濟的第三個“增長極”。
“十一五”期間,海河流域七省在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趨勢得到了遏制。但與人民群眾的迫切期待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有水皆污”狀況仍未扭轉;飲水安全保障形勢不容樂觀;流域水生態破壞突出。
周生賢指出,海河是我國最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的河流。如果延續現有的發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十二五”期間海河流域污染物排放總量將增長20%到30%。屆時,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局面更趨惡化,積重難返的環境問題最終將吞噬經濟發展的成果。
“必須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休養生息政策,徹底解決‘海河之痛’。”周生賢強調,要從嚴實施體現環保要求的產業政策。牢牢抓住耗水量、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建設項目,以及沿河布設的工業項目、飲用水水源地上游的建設項目,從嚴從緊控制,必要時可上收審批權。(記者余曉潔、顧瑞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