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綠色”之路
在這樣的現實下,業內出現了不少反思新能源汽車的聲音。上海新能源副會長趙國通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屢敗屢戰,舉步維艱。對于新能源汽車,應該鼓勵發展,但卻要謹慎推廣”。
中國汽車業近年來的高速成長,消費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2009年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三大政策,拉動了中國私家車的巨大消費潛力,在金融危機之下,國內汽車產銷實現了2009年同比每月30~40%的同比增長。
若一系列扶植政策落實到購置新能源汽車上,降低新能源汽車的購置和使用成本,將對新能源汽車市場起到快速的撬動作用,從而加速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成長。
2009年年初,為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a業化,財政部、科技部聯合發出通知,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濟南、武漢、深圳、合肥、長沙、昆明、南昌等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計劃4年內以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的形式,以財政政策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對推廣使用單位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
這一政策著眼于“節能減排”、“加強節油節電工作”和“著力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鍵技術,以精心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戰略決策精神,為擴大汽車消費,加快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具體補貼策略是,中央財政重點對購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地方財政重點對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及維護保養給予補助。
地方相關部門也應聲行動。有消息稱,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廣州市民凡購買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車,將有望享受減免年票、購置稅減半、車船稅減半、停車和通行費優惠等補貼。
中國講究事成需“天時地利人和”,此刻車市的繁榮看似更顯新能源汽車的慘淡與遙遠,而實際上是暗含時機的鋪墊。“2009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的井噴繁榮,雖然暫時看似與新能源汽車無關,但是實則是為車企向新能源汽車方向的發展奠定了優厚的基礎”,中汽南方公司負責人汪子厚認為。
市場是檢驗的標準
新能源汽車是市場各方認可的方向,資本也在以各種方式追逐著這一熱點。各種車企勢力,借勢資源的整合,都試圖對新能源汽車謀取一席之地。但市場參與的任何一方,從跨國、合資、國企、民營等車企,無論哪方對新能源市場的布局,短期內并不會意味著利潤和市場先機,風險與機遇總是并存的。
電池車、燃料車、柴油車嚴格意義上來講,都不是新出現的能源。中國出臺的關于汽車新能源的相關規定中,將新能源的種類進行了詳細的規劃,這是從產業政策規劃的角度來考慮的。然而,從現實角度來看,無論技術是否早就存在,能否滿足未來汽車市場對環保大趨勢的要求,才是對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的終極響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