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與電池片及電池組件的加工主要取決于工藝和規模。江蘇省工商聯在今年3月對光伏產業的調研中掌握到,目前,從硅片到組件行業,每瓦的制造成本雖已經大幅降低,但基本上還是局限在表面的人工材料方面。由于制造裝備和一些輔料如銀漿、硅烷等還需要進口,因此成本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在逆變和輸配電部分存在較大的價格下降空間。由于我國過去自身安裝電站的容量很小,因此這是我國光伏產業最為薄弱的環節,也是價格下降空間最大的一個環節。瞿曉鏵介紹,現在國內光伏電站的并網逆變器絕大多數從德國采購,產品價格高于德國企業在本國的售價。由于光伏逆變與常規的備用電源和電氣傳動變頻在技術上相通,而后者的國內制造商已經頗具規模,只要國內光伏市場啟動,必將有許多原來的電力電子和電氣傳動設備制造商大舉進軍這個領域。從我國的勞動力成本、電器元器件價格等分析,屆時逆變和輸配電環節的設備價格將會大大降低。
電站建設包括三通一平、電站土建和輸配線路的敷設。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對土建的要求比火電行業的要求更加簡化,沒有特殊的要求。一旦光伏產業形成規模,相關的成本也會比現有的光伏示范電站有所降低。
在近日召開的2009年中國(洛陽)太陽能光伏產業年會上,包括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晶澳太陽能、賽維LDK等行業內最主要13家企業已經發布《洛陽宣言》,重申在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上網價格1元/千瓦時的目標。
國內市場啟動在即
眾所周知,光伏發電雖具有綠色環保的優勢,但電力成本明顯高于傳統的水電、煤電,甚至是核電。所以,近年來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的德國、西班牙、日本等國都實行政府補貼政策。長期以來,光伏發電在國內一直沒有得到認可和發展,這主要是因為其高電價與我國的國情不相符合。2008年,中國光伏組件的產能為2000瓦兆,而國內安裝的組件才40瓦兆,國內市場只占產能的2%。
敦煌光伏發電項目競標結果已顯示,目前光伏產業的成本與5年前德國政府制定上網電價補貼政策時的價格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目前中國的光伏產業已經借助德國、日本、美國的市場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加工制造能力,裝備制造和多晶硅材料這兩個長期依賴進口的環節也已經在政府和投資者的支持下開始蓬勃發展。
2009年3月26日,財政部發布了《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決定有條件地對部分光伏建筑進行每瓦最多20元人民幣的補貼。這個政策,在行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為中國政府對光伏產業進行補貼拉開了序幕。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韓慶華介紹,目前,江蘇、浙江、江西、四川、河北等省的政府部門都開始召集光伏企業,研究如何適應國家政策的思路,來促進本省光伏產業的發展,就連光伏產業發展相對落后的上海,政府也開始組織行業協會和學會對光伏產業提出規劃建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