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避抗爭
住建部從2010年5月份開始,就組織了全國城市垃圾處理行業的調研,準備出臺垃圾處理的“十二五”規劃,在此時期內,大規模建設垃圾處理廠仍然是解決城市垃圾圍城的主要措施。然而,現實問題卻是,很多城市已經面臨無處可建垃圾處理廠。
并且,因為垃圾處理廠建設而產生“鄰避抗爭”的問題越來越多。例如,2009年北京昌平區阿蘇衛垃圾處理廠建設時,就遭到了居民大規模反對,最后不得不組織反對者前去日本參觀當地垃圾處理模式。
“鄰避抗爭”指當垃圾焚燒廠遠離自己居住區域時,它會被看作具有公益性質的基礎設施;而當這個設施落戶居民周邊地區時,它就會被看作是個毒氣工廠,而遭到居民激烈反對。
實際上,如果要做到2015年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在80%以上,全國新建垃圾處理廠的需求規模依然很大。
上海濟邦咨詢公司副總經理曹健飛表示,上述國務院《意見》當中提出,“十二五”期間要推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焚燒發電、生物處理等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方式,加快存量垃圾治理。
垃圾圍城艱難求解
垃圾焚燒發電本是一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近兩年,北京、廣州、深圳和南京等地規劃中的多個垃圾焚燒項目因“鄰避抗爭”被迫放棄或拖延,這種狀況在全國已成了普遍現象,造成了國家大量的資金和資源的嚴重浪費。
由于缺乏有效監管,使得前期項目技術設備選擇不符合當地垃圾的實際情況,建設運營處理不達標。現有很多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技術和設備選型時未充分考查論證,引入了一些不適合中國垃圾特性的垃圾焚燒處理技術和設備,造成了投資浪費以及處理成本高、經濟效益差、排放不達標的狀況,使項目周邊的民眾深受其害,抱怨政府。“即使具備了相關技術和設備,投資人在項目奪標后,為了獲得盈利,又采用劣質的焚燒設備以降低投資,有的甚至不進行除臭、尾氣處理、滲濾液處理等輔助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曹健飛稱。
上述問題使得原本可以避免產生的二噁英等有害氣體排放入空氣當中,造成二次污染,從而導致人們視垃圾焚燒項目為“災難”。
聶永豐表示,垃圾處理雖然面臨很多困境,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城市垃圾管理的水平。《意見》中也提出鼓勵北京等城市先行先試,摸索城市垃圾收集和管理的經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