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這些“最”,怎么核實?
王中軍:比如你就這樣想吧。國內經紀人公司除了華誼兄弟之后,還有三四家嗎?沒有。明星也有100多個,這肯定是第一陣容了。中國有第二家音樂公司有我這么多歌星嗎?張靚穎、尚雯婕、羽泉、楊坤、周迅、李惠珍等等這些歌手。
我說我們不見得都是第一,但全部是第一陣容。電視劇,華誼兄弟有五大工作室,每年大概拍600-700集電視劇。去年最受歡迎的影視劇《集結號》、《士兵突擊》全是華誼兄弟的。
假如你說電視劇,可能有海潤,有華誼兄弟;電影有保利華億,有新畫面,也有華誼兄弟;經紀公司有橙天娛樂,也有華誼兄弟;音樂上有太合麥田,也有華誼兄弟。相對而言,那些公司就沒有一家組合出兩塊來吧。
記者:不同的業務板塊之間是資金相互流動依賴的關系嗎?
王中軍:它們之間是產品互相依賴的關系。譬設我們的電影在幫助我們音樂公司的歌手上臺階。《功夫之王》是張靚穎唱,《集結號》是楊坤唱。這對歌手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幫助歌手就是對音樂公司的幫助,是給音樂公司帶來收入。
再假設我的明星上我的電視劇,使我的電視劇陣容強大。同時我的電影對明星有幫助,這幾年不管是李冰冰,還是原來的范冰冰、周迅、黃曉明,上位靠什么?就是上大電影。藝人上位就是收入高了,這樣對經紀公司就有幫助。
再假設周邊有很多不錯的演員,他們可能演電視劇很多年了,可能在二線上已經很紅了,但是他就需要上的膾炙人口、大家在年底去看的一部大電影,可能這個演員上了大電影,馬上就穩定了明星的地位。
這些大明星出來,還可以帶新人,新人怎么出來的,總要有明星帶的。這個架構讓我心里特別舒服。我自己不懂電影怎么拍,可以常不來辦公室,在辦公室待不到3小時,但我不擔心,因為架構搭得合理,每一塊有獨立團隊在做事。
我也是觀眾
記者:有個小細節,據說前幾年,華誼兄弟和太合老板合作成立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公司時,是愛車的嗜好讓你們兩家走到一起?
王中軍:我們組了一個5000萬的公司,各出2000多萬。它當時是一家地產公司,我們當時需要資金,把這個公司資金盤子做大一倍。一個企業拿出幾千萬投資,可能今天覺得是一個小事,當時誰知道你的公司做成怎樣。兩個人經常在一塊玩,你跟他聊的時候,他說這個可以,就這么一個過程。在我們公司和TOM集團進行第二次私募時,就把它全部回購了。那年還收購了王京花的經紀公司,估計沒花幾百萬。
記者:坊間一直有一個傳聞,說2005年,王京花帶著一批大牌藝人跳槽,是因為周迅的加入?
王中軍:全是媒體的八卦,與周迅沒有任何的關系,完全是個人行為。雖然沒在我意想之中,但也很正常。因為我當年買王京花的公司時,她跟我有一個合約就是服務五年。不能說我買了你的公司你就走了吧?公司誰干?你得給我一個承諾,你為我服務五年,人家服務到五年了,她是有條件說我想出去另外干,就這么簡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