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現役機組技術改造力度不斷加大、火電廠氮氧化物的控制力度不斷加強,電
力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增長趨勢明顯放緩。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截至2009年,全國已投運的煙氣脫
硝機組容量接近5000萬千瓦,約占煤電機組容量的8%。據統計,已投運的煙氣脫硝機組以新建機組為主,且大
部分采用了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但由于國家尚未出臺脫硝電價政策,較高的脫硝成本讓企業難以自行消
化,脫硝裝置投運率不高。
隨著煤價不斷上漲,火電企業虧損面呈擴大之勢。面對國家開始強制脫硝,虧損的企業是否“有錢抓藥”
,是否會抽出有限的資金來面對脫硫、脫硝的雙重壓力?
業內專家建議,國家應積極完善有利于減排的政策機制,研究出臺火電行業脫硝電價優惠政策,建立企業
和地區減排財政補貼激勵機制,充分借鑒“十一五”時期成功實施脫硫減排的有益經驗,積極推進電力企業脫
硝工作,并為其提供資金、技術和政策上的支持。電力企業應抓住有利時機,完善相應的技術和管理工作,有
效推進脫硝工作的開展。
目前,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及行業尚未正式對外發布過燃煤電廠汞排放的數據。報告引用《中國燃煤電廠大
氣汞排放》項目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燃煤電廠大氣汞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10%左右,主要因為脫硫機組占
煤電機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4%快速提高到2008年的60%,脫硫裝置對汞具有協同脫除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