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長
盡管晶硅電池仍占主流,但薄膜電池市場份額的高速增長也足以調動很多企業的胃口,所以,薄膜太陽能電池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有機構預測,2013年薄膜電池將占到全球光伏電池市場30%的份額。
同時,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半導體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李珂深信,薄膜太陽能電池所用的材料更少,其成本優勢也更明顯。“目前光電轉換效率較低主要在于薄膜所應用的材料還不合適。而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新的材料,力爭把光電轉換效率從目前的7%-8%,提高到11%以上。我相信3-5年或者5-10年,試驗總會突破這種物理極限,改變現在發展的瓶頸,從而使薄膜生產達到一種爆發式的增長。”
與此同時,由于薄膜電池的弱吸光性以及建筑一體化的獨特應用,在國內,已有不少企業和地區將眼光投向了薄膜太陽能電池。
此前在廣東佛山三水采訪中了解到,廣東省為了追趕江蘇、江西等光伏產業發達省份,采取跳躍式推進的方法——極力推進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和應用。其中,中建材、廣東愛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在紛紛落戶的同時,在此成立了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標準工作委員會以搶占薄膜太陽能的話語權。
正將觸角伸向新能源領域的正泰集團就很看好薄膜電池,已經在技術和產能上提前布局。去年正泰從瑞士引進了產能達30兆瓦的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這是當時國內第一條光電轉換率能夠達到9%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對于薄膜太陽能的未來,高宏玲表示,薄膜太陽能有著晶硅難以比擬的特色。比如,薄膜太陽能的透光性和弱光吸收性,都是晶硅難以替代的。
而在王寶全看來,薄膜太陽能前景的確比較廣闊。他說:“由于薄膜本身的技術層出不窮,薄膜電池的生產在設備投資上又耗資巨大,一條生產線大約要花幾個億,如果未來很多設備能夠真正實現國產化,成本也會有一個大幅度的降低。”另外,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晶硅和薄膜并不能完全互相替代。比如,薄膜太陽能在做建筑一體化(BIPV)的時候,是非常適合的,而晶硅就要差一些。
實際上,從專家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不難發現,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市場前景都很廣闊,光伏市場遠遠沒有達到讓一種技術獨舞的階段。
賈銳表示,未來的主流市場雖然還是以晶硅為主,但并不是說晶硅就把薄膜的空間擠壓沒了。這兩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最后終將會達到一種平衡。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