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初,無錫尚德在上海新的晶硅電池生產廠正式投產,而這一工廠正是由建設中的薄膜電池廠轉型而來。尚德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對此的解釋是,薄膜電池因為轉化效率太低,不具備競爭性。
這與英利集團不謀而合。英利集團總經理王向東此前在接受采訪時稱,晶硅仍然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薄膜電池技術上還不夠成熟,并且壽命短。因此,“英利集團十年內不想做薄膜太陽能。”王向東稱。
作為中國光伏產業的“南北雙雄”,他們不約而同地放棄繼續在薄膜電池領域的努力,這是否預示著太陽能電池發展方向上的重大轉折?
晶硅主流
目前,晶硅電池依舊是太陽能電池的主流。晶硅電池主要應用于太陽能屋頂電站、商業電站和高土地成本的城市電站,是目前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占據世界光伏市場80%以上的份額。
賈銳說,盡管薄膜電池市場份額在高速增長,但晶硅電池在未來10-15年仍將繼續把控太陽能電池市場。在整個太陽能電池市場份額里,晶硅的市場份額按80%算,即使每年它的份額被薄膜蠶食掉5%,那么薄膜增長到50%的市場份額大概需要8-10年時間,但是晶硅依舊占有50%的市場,還是主流。
太陽能光伏設備大廠GTSolar市場與溝通部總監JefferyNestel-Patt也提出了相同的論斷。Jeffery指出,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目前才是太陽電池的主流技術,盡管其他具有潛力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不斷冒出頭,在未來幾年也都會有明顯的市場成長,但至少五年內都很難威脅多晶硅的主流地位。
據中國市場情報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薄膜電池動輒數億元的投資是晶硅電池的7-8倍,再加上在生產過程中同步產生的技術成本、設備成本、運輸成本,其整體成本相比晶硅電池并不具有明顯優勢,甚至會虧本。
另外,賈銳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提升受到材料屬性的限制,而它要提高到11%-12%的效率水平較難。
對此,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高宏玲認為,未來10年之內,晶硅電池仍將會是光伏市場的主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