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影響:帶動綠色技術產業全面提速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立足長效機制的努力必將帶來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的躍升和中國綠色技術產業化的全面提速。
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在綠博會上表示,中國的綠色經濟雖然起步較晚,但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巨大的市場,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中國正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時期,綠色經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蘊藏巨大商機。
據長城證券測算,“十二五”期間,技術減排的成本將會更高,每噸二氧化碳當量需耗費的資金強度將從“十一五”期間的300元升至400元,不能收回投資回報的技術所占的減排份額也從20%升至40%。若達到20%的中性節能目標,所需資本投入約3.4萬億人民幣。
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五”期間,我國年均能源消費增長約10%,支撐了年均9.8%的經濟增長,而“十一五”前四年,我國年均能源消費的增長在6.8%左右,支撐了10%的經濟增長。
在綠博會現場,一輛模型車駛入標有“ETC”的車道,車道前面的護欄在車輛接觸到的瞬間抬起,車輛完全不用減速停車,就已經完成了交費手續。這就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
據介紹,每條ETC車道的通行能力相當于4條以上人工收費車道,單車使用ETC方式相對于人工收費方式可以減少油耗0.03升,每條ETC車道與人工收費車道相比,減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一氧化碳約70%、碳氫化合物約70%。目前全國已經建設ETC車道1300余條,擁有近百萬用戶。
北京市交通委科技處處長王剛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除了ETC外,綠色智能交通體系還包括實時采集車輛信息的動態交通誘導、太陽能和節能燈具、快速公交系統、高速公路低路基建設技術、溫拌瀝青混合料筑路應用、廢舊輪胎筑路技術應用等,這些技術都有效地疏導了交通,降低了車輛燃油消耗和城市能耗。
“在沙盤模型中展示的綠色交通技術和方案,來自國內不同的企業,目前都已經產業化了,并已經在北京市很多地方應用,未來還將繼續加大推廣使用的范圍。”王剛說。
在中國華能集團展區,煤電循環經濟技術應用引來很多關注:煤炭產出后不落地,從露天礦通過3.7公里的封閉式皮帶走廊直接送到電廠鍋爐燃燒;采煤過程中產生的疏干水由管道輸入電廠用于循環冷卻補給水,電廠不設另外的生產水源地;發電產生的灰渣不落地,由皮帶直接返排,回填露天礦采空區。
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是國內第一家煤電聯營試點,三期工程已經于今年投產。未來,降低能耗,提高能源轉換效率,以及風電、水電、太陽能電技術的開發應用將得到更多重視和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