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江南氨回收法其他應用實例
這種新型的氨法技術應用在化工領域則具有“以廢治廢”的特別優勢,云南解化集團每年產生大量廢棄氨水,該集團3X75t/h+1X130t/h燃煤鍋爐還需二氧化硫治理,煙氣量為190000X3 NM3/h+322533 NM3/h,該集團經過多方考證選定江南氨回收法進行煙氣脫硫治理,采用兩套脫硫系統和一套后續硫銨系統。該裝置不僅解決了解化集團二氧化硫的污染問題,又將其排放的廢棄氨水在脫硫過程中"吃凈用光",同時消滅了兩大污染源。在經濟上使得解化集團不但省去了廢液和廢氣兩大排污費用,每年附產物硫酸銨化肥的銷售又為其帶來了一塊可觀的收入。該脫硫裝置可年產硫酸銨3.8萬噸,以每噸硫酸銨800元計算(目前市場上800-900元/噸),每年可產生銷售收入 3000多萬元。
目前江南公司的在建工程還有:三門峽亞能天元2X220噸鍋爐工程,煙氣量280000X2 NM3/h,采用兩套脫硫系統和一套后續硫銨系統,相當于100MW機組;洛陽龍羽宜電4X260噸鍋爐工程,煙氣量312000X4 NM3/h,四爐五機兩個脫硫塔,一套后續硫銨系統,相當于2X200MW機組。
7 副產品硫酸銨的質量
副產品為農用硫酸銨,產品品質達GB535-1995一級品標準。各項指標見下表:
副產硫酸銨質量指標
項目 指標 一級品指標國標GB535-1995 天津堿廠實際檢測結果
外觀 無可見機械雜質 淺黃色晶體,無可見機械雜質
氮(N)含量(以干基計)≥ 21.0 21.16
水分(H2O)≤ 0.3 0.07
游離酸(H2SO4)含量,≤ 0.05 0.03
注:產品檢測結果為天津堿廠江南氨回收法脫硫裝置的檢測結果。
8 江南氨回收法脫硫技術特點
8.1 完全資源化--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江南氨回收法脫硫技術將回收的二氧化硫、氨全部轉化為硫酸銨化肥(也可根據電站當地的條件副產其它產品),不產生任何廢水、廢液和廢渣二次污染,是一項真正意義上的將污染物全部資源化并且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技術。
8.2 脫硫副產物價值高
因為江南氨法脫硫是回收法,副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可使氨增值,所以氨法脫硫的運行費用小,煤中含硫量愈高,運行費用愈低。故電廠可利用價格低廉的高硫煤,既大幅度降低發電成本,又降低了脫硫費用,一舉兩得。原料來自于化肥產品又回到化肥,既不影響化肥的總量供應又改善了國內化肥品種的結構。依托我國龐大的化肥工業、化害為利,同時促進了我國煤炭、電力和化肥工業的長期發展。江南氨回收法脫硫裝置的運行過程即是硫酸銨的生產過程,每吸收1噸二氧化硫需消耗0.5噸氨并可生產2噸硫酸銨,按照常規價格液氨2000元/噸、硫酸銨700元/噸,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體現了約400元/噸的價值。
8.3 裝置阻力小--方便鍋爐系統配置,節省運行電耗
利用氨法脫硫的高活性,液氣比較常規濕法脫硫技術降低,脫硫塔的阻力僅為850Pa左右,無加熱裝置時包括煙道等阻力脫硫島總阻力在1000Pa左右;配蒸汽加熱器時脫硫島的總設計阻力也僅在1250Pa左右。因此,氨法脫硫裝置可以利用原鍋爐引風機的潛力,大多無需新配增壓風機;即便原風機無潛力,也可適當進行風機改造或增加小壓頭的風機即可。系統阻力較常規脫硫技術節電50%以上。另,循環泵的功耗降低了近70%。
8.4 脫硫裝置可靠--運行方便、高效、脫硫效率高
氨法為氣液兩相反應,反應物活性強,具有較大的化學反應速率,脫硫劑及脫硫產物皆為易溶性的物質,裝置內脫硫液皆為澄清的溶液無積垢無磨損。所以,氨法更容易實現PLC、DCS等自動控制,操作控制簡單易行;脫硫效率可穩定在90%以上(有特別要求時可穩定在95%以上)。其次,氨法采用了先進的重防腐技術,并選用可靠的材料和設備,使裝置可靠性高達98.5%,日常維護量少,且節約維修費用。
8.5 裝置設備占地小--便于老鍋爐改造
氨法脫硫裝置無需原料預處理工序,脫硫副產物的生產過程相對也較簡單,裝置總配置的設備在30臺套左右;且處理量較少(每吸收1噸二氧化硫產生2噸的硫酸銨),設備選型無需太大。脫硫部分的設備占地與鍋爐的規模相關,75t/h-1000t/h的鍋爐占地在150m2-500m2左右;脫硫液處理即硫銨工序占地與鍋爐的含硫量有關,但相關系數不大,整個硫銨工序正常占地在500m2內。與鈣法脫硫技術比較,占地節省50%以上。
8.6 既脫硫又脫硝--適應環保更高要求
氨法脫硫的吸收劑為氨,氨對NOX同樣有吸收作用。另外脫硫過程中形成的亞硫銨對NOX還具有還原作用,所以氨法脫硫的同時也可實現脫硝的目的,減輕溫室效應。鈣法每處理1噸二氧化硫要排放0.7噸二氧化碳,天津堿廠環保實測數據氮氧化物去除率為22.3% 。
8.7 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符合國情、適合全面推廣
江南氨回收法煙氣脫硫技術是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脫硫技術,因此投資更少、從長遠角度更有利于在我國長期和全面推廣。目前在我國脫硫領域普遍使用的鈣法基本上都是從國外引進,不但要支付較高的先期技術轉讓費和項目實施時的技術使用費,而且目前常常是多家國內脫硫公司引進同一種技術,這種狀態嚴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在2004年底國家環保局、國家發改委和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全國脫硫工程技術研討會上把"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煙氣脫硫工藝技術和設備制造技術"列為脫硫行業發展中存在的首要問題。
9 結論
江南氨回收法煙氣脫硫技術是一項成熟可靠、投資少、占地小、系統簡單、運行方便、脫硫效率高、無二次污染、運行費用低、完全資源化、附產物價值高的煙氣脫硫技術,經濟、社會、環保效益明顯,特別適合中國國情,很具推廣價值。目前江南公司在我國氨回收法脫硫市場中是唯一一家成功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及應用業績的公司,隨著公司應用業績的不斷增加,在未來全國脫硫市場中必將會異軍突起、成為后起之秀。
[參考文獻]
[1] 郝吉明,等,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術手冊。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2] 肖文德,等,二氧化硫脫除與回收。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3] 王志軒,等, 火電二氧化硫環境影響與控制對策。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