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相關專家也表示,整個風能產業鏈中利潤點并不集中在風電整機這一塊,而國內卻有幾十家整機廠商正在搶食這個盤子的“蛋糕”。對于這一點,啟明創投的張勇提出了自己的顧慮,“短時間內將近80家的整機廠都在做整機,是不是很快就會形成一定的泡沫?從某種角度上講,如果政府沒有特別的措施出臺,讓這個市場自動調節,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看到較多的市場重組。但如果政府對市場進行干預,也許整個形勢會在一夜之間發生無可預料的變化,但這個變化到底意味著什么,是好的影響?還是一些負面影響?值得大家持續關注。”
唐鵬飛則認為,目前風電場的發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中國政府擔保風電價格15年不變,現在是0.5-06/kw.h的價格,對比煤電的0.35-0.5/kw.h高不少,這樣投資回報較低,大部分的國有能源企業投資都是出于戰略考慮。據悉,目前國內幾個領先的風力廠家的毛利比國外同等風電企業的凈利潤低10%。另外,風電跟電網的對接也是一個瓶頸,總之,作為投資人,對投資風電廠的低回報還是有很大顧慮。”
太陽能光伏——太陽之子
唐鵬飛認為,相對于過去中國太陽能產業需要政府拉動發展,近年來在中國一些日照充裕地區,太陽能電價已與零售電價水平接近,“雖然目前其成本仍高于風電和煤電,但看上網價格已經與煤電和風電越來越接近了。”
按現有太陽能發電成本及火電上網價格計算,太陽能發電每千瓦時需補貼一元,若將目前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全部補貼太陽能,可支持4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再加上類似美國凈電流表政策以及屋頂太陽計劃,中國太陽能發電總容量完全有希望實現2020年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甚至達到2000萬千瓦的目標。
回望太陽能光伏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歷程,2007年是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年,整個光伏產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投資熱潮,如今隨著技術進步,繼多晶硅技術迅猛發展后,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到達黃金期。
趙軍表示,“與傳統能源相比,太陽能的優勢是它的可再生,但劣勢也很明顯,就是它的成本。在這一個行業中,一般關注兩大問題:一個是發電效率,第二是造價成本。在發電效率方面,我們又關注三個因素,第一是光轉換效率,第二是組建可發電的時間長短,第三是在各種日照情況下的吸光特性。特別是第三個特性,其在太陽能發電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和指標,遺憾的是,很多人并不了解。”
針對太陽能的投資,趙軍也確定了一條非常清晰的路線,“目前這個行業可能發展機會最大的,是薄膜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基本上分成兩種,一種是晶硅的,一種是非晶硅的。現在美國在晶硅方面有很大進展,但主要是控制在10%的轉化率,而理論上多晶硅薄膜的轉化率可以達到20%左右,所以多晶硅薄膜會在今后幾年當中成為一個發展熱點。2007年我們曾投資了一家做多晶硅薄膜的公司, 2個月前,我們又投資了一家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公司安徽普樂新能源,總之,薄膜太陽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