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鋼集團動力拖動系統節電改造項目傳出捷報,該項目裝機容量為16782千瓦,項目投資5612萬元,平均節電率達34.78%。
這個項目由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國發華企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實施的,天鋼公司每年因此節省大量電能,國發公司也獲得了合理的回報。
合同能源管理又稱“能源醫生”,是新型節能服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節能服務產業、半導體照明產業方興未艾,成為節能環保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
節能環保是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它的發展壯大,將有力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應對資源能源壓力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極端天氣、海嘯、地震、溫室效應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環境問題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也漸漸成為大眾話題。
在我國,資源能源和環境的壓力十分巨大。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弱,資源環境問題始終是現代化建設中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要問題。
由于粗放型發展方式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轉變,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大的資源環境壓力,尤其是一些重要資源消耗總量快速增長,對進口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目前,我國石油、鐵礦石消費的對外依存度都已超過50%,銅超過60%。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對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帶來不確定因素。每年夏季的電荒、采暖季的煤荒、起伏不定的國際油價,都在向我們發出警示。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解決當前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的最好辦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以節能照明行業為例,目前各大城市廣泛推廣的節能燈具有壽命長、節能、安全、綠色環保、色彩豐富、微型化等顯著優點,與同樣亮度的白熾燈相比,可以節電80%,如果LED照明能占到全國照明市場的1/3,每年將節約用電1680億千瓦時,約相當兩座三峽工程發電量,大大減少供電壓力,同時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的排放。同時,節能照明自身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據相關機構分析,2010年,中國LED照明產業產值將超過1500億元。預計2015年,LED在中國照明市場的占有率將達到20%,帶動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
為了實現資源友好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這種情況下,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由之路
傳統的觀念認為,節能環保是公益性投入,會增加生產的成本,如果過多考慮節能環保問題,往往會喪失競爭優勢。其實,節能環保作為一個產業,其本身也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和效益。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目前國際市場上對傳統消費品和投資品的需求有所減弱,但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品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長。各國都在紛紛尋找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動力,開始大力關注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
美國將189億美元投到入能源輸配和替代能源研究,將218億美元投入到節能產業,將200億美元用于電動汽車的研發和推廣;日本把重點放在商業航天市場、信息技術應用、新型汽車、低碳產業、醫療與護理、新能源(太陽能)等新興行業;英國啟動了一項批量生產電動車、混合燃料車的“綠色振興計劃”;德國政府批準了總額為5億歐元的電動汽車研發計劃預算;韓國制定《新增長動力規劃及發展戰略》,將綠色技術、尖端產業融合、高附加值服務等三大領域共17項新興產業確定為新增長動力。
我國提出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新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等產業,旨在利用這些產業的技術優勢和帶動作用,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盡管各國國情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但節能環保產業已經成為共同的選擇。因為節能環保產業具有潛在市場大、帶動能力強、就業機會多等優勢,是當前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穩定出口的一個很好結合點。
同時,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還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但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在國際分工中仍處于中低端位置,產業層次不高,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強。節能環保產業尚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各國之間的差距還不是很大。以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為突破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促進我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