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中歐社會論壇第三屆雙年聚會上表示,發展低碳經濟要“四管齊下”,即發展不排放二氧化碳產業、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技術、利用二氧化碳、處理和封存二氧化碳;對于中國來說,則需要減少排二氧化碳的產業。 他又承認,現時中國的新能源發展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因此建議現階段以經濟政策手段解決。
成思危表示,面對全球暖化問題,各國應積極發展新能源,如太陽能及風力發電,惟現時中國90%以上的能源消耗都是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他指出,目標是把非化石能源占總消耗量,從現時的9%增至2020年的15%,同時又希望2020年的單位GDP能源消耗量較2005年少40%至45%。
應通過對話解決氣候變化
他并指出,現時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的成本分別比火電多出1倍及4倍。為達致上述目標,應先拉近新能源與化石能源的成本差距,建議政府計算環境成本,向火電生產商征收碳稅,同時對新能源生產商推行減稅、補貼、貸款優惠及優先采購等各項政策。
成思危認為,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大公司的生產中心,生產裝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算在中國的頭上了。他指中國處于工業化的中期,能源消耗不能避免,但人均排放量只是美國的四分之一。他又強調,去年中國在新能源的投資是全球最多。他指出,各國因利益不同而出現分歧,應不斷通過對話求同存異,以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